南宁园博园坚持生态造园,200年古树原地保护重现生机;修路遇到古树,坚持原址保护留住乡愁……近年来,南宁市市级重大项目长堽路(快环—新外高环)项目、南宁市新江经吴圩至崇左扶绥一级公路(南宁段)项目涉及古树名木,施工方均采取避让或原地保护措施,真正做到城市建设为古树“让道”。(据媒体报道)
近年来,南宁市越来越重视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名木是城市的“活化石”,是自然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每一株古树的盘根错节里都藏着一段历史,不仅记录传承着当地人文发展历史,更承载着当地居民浓浓的乡愁,一次次为古树的“让路”,也守住了一座城市的底蕴。
在一次次“让”的背后,藏着南宁市的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古树让道是一件能够给城市“加分”的行为,不仅让人关注到了“让道”背后政府科学的决策和规划、专家团队的保驾护航,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居民对古树的珍视和喜爱,更是彰显了一座城对历史文明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除了“让”,我们也应该将“融”作为重要工作。给古树“让道”之后,更应该保证古树的健康成活,古树周边可以针对当地植被进行专门设计,最大限度遵循自然的状态,让古树融入当地风景中,呈现出匠心独运的园林景象。此外,在保证古树不受人为干扰的同时,也可以在周边进行健身设施建设等,进一步提升改善场地环境,让居民感受古树下的美好邻里交流,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城市建设为古树“让道”是夯实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也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积淀多年的城市景观被推土机粗暴抹去,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景象,城市建设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人文账,统筹好风景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古树的保护让我们看到了人文体温和历史文化的尊重,我们应当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厚植生态文明底色。(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