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艺文 通讯员 蒙福)提起竹编制品,许多人都不陌生。在宾阳县思陇镇,还有很多老人依然坚持纯手工编织竹编制品,让这项绿色环保的传统工艺保持生命力。随着宾阳竹编非遗传承基地的投产,更有效推动竹编产业规模化发展,增加村集体和群众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宾阳竹编非遗传承基地项目投产暨合作签约仪式
据介绍,宾阳竹编非遗传承基地项目位于思陇镇太守社区太守街,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主要建设有竹编非遗文化大楼、竹编半成品加工车间、仓库及配套设施设备等。项目以太守社区、兰田村、六岑村、六章村为资金申请主体,获批2022年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780万元,与宾阳县恒生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经营,生产产品有帽子、箩筐、花篮、手工艺品等,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基地是‘公司+农户 ’发展模式,一是向农民收购竹编制品,二是在工厂搞流水线生产,收益方面一年目标大概在1300万元。”宾阳县恒生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韦焕开介绍,项目基地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推动竹编产业升级,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产品多元化、研学项目、非遗传承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自治区级非遗:宾阳思陇竹编
据了解,宾阳县素有“竹编之乡”之称,竹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18年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思陇镇作为竹编的发源地,是该县竹编的代表。全镇有3家企业、12个村委(社区)将近4000多人从事竹编制作。竹编产品涉及人民生活各个领域,有350多种产品,1000多个花色品种,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思陇镇不断加大竹编产业的扶持力度,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竹编非遗传承基地,引进现代化竹编加工工艺,打造思陇镇竹编品牌,形成手工编织、艺术提升、品牌销售全产业链,利用好思陇镇5万亩竹林资源优势,实现“竹海”变“银海”的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