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胃凉拌菜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吃凉拌菜和生腌,如凉拌海带、凉拌蕨菜、凉拌凤尾菇、凉拌海蜇皮、生腌明虾、腌生蚝……对此,广西民族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黄荷提醒,夏季高温多雨,是细菌性、有毒动植物性、真菌性食源性疾病易发、高发季节,夏季注意食源性疾病防范,凉拌菜、生腌、卤味熟食要慎买且少买。
凉拌菜加工做到生熟分开
凉拌菜加工过程不需要加热,卤味熟食虽然经过加热,但在冷却后的二次加工过程中无须再次加热。这类食品对原材料和制作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
黄荷提醒,消费者购买凉拌菜、卤味熟食时,应选择资质合格且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单位,不要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注意按需购买,避免长时间储存。
家庭自制凉拌菜、卤味熟食时,要选用新鲜的原材料。能加热的原材料应彻底加热,冷却过程注意防护;不能加热的蔬菜、瓜果等要彻底洗净。加工过程中刀具、砧板、餐具等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完后尽快食用。
海鲜产品处理不当易感染
网上时不时能看到有患者因副溶血性弧菌而送医的资讯。黄荷提醒,虾、蟹、海鱼、贝类等动物性海产品特别容易受到一种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当这些海产品处理不当,如未经过充分清洗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吃法不当,如生吃或半生不熟等,都容易引起肠道感染。
购买海鲜时,注意与其他食物分装存放,购买后如果不能及时加工,应尽快放入冰箱,在冰箱中储存海鲜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处理海鲜时,刀砧容器要专用,避免加工过程交叉污染。烹饪海鲜时,要烧熟煮透,不要在污水中和热电厂冷凝水排放口及赤潮高发期“赶海”捕捞野生贝类。
夏季是四季豆、芸豆、刀豆、豆角等各类菜豆上市的季节,生的菜豆中含有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通常情况下,充分加热后能够破坏其毒素,一般不会引起中毒,如果过于追求“脆”“绿”的口感和外观,或者一次加工的量过大,翻炒不均匀,加热不彻底,食用后易引起中毒。在加工菜豆时,一定要烧熟煮透,防止中毒。
敏感体质少吃或不吃小龙虾
黄荷提醒,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与食用小龙虾、淡水鳕鱼或水牛鱼等动物性水产品有关。夏季是小龙虾的消费旺季,消费者在享受美味时也要加以注意。
小龙虾一定要烧熟煮透
如果是自己烹饪小龙虾,应选择新鲜可靠的食材,购买时选择正规渠道,不食用、不购买、不捕捞来历不明或野生小龙虾。
烹饪前要清洗干净,小龙虾鳃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病原微生物,最好把鳃剪掉,虾壳和虾爪根部要刷洗干净。
一定要烧熟煮透,应避免一次过量食用,特别是过敏体质者或自感身体状况不佳时尽量少吃或不吃。
路边的野菜野蘑菇不要乱采误食
高温多雨的夏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盛期,也是人们误食野生毒蘑菇的高发期。黄荷提醒,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和经验并不可靠,避免误食毒蘑菇的最好方法是不采、不买、不吃来路不明和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野蘑菇不要乱采
此外,外出游玩时不要乱采“野菜”,有一些有毒植物与可食野菜外观相似,误采误食易引发中毒。
购买野菜应到正规市场、超市选购,尽量选择本地种植、具有多年食用历史的野菜。采摘野菜要注意避开环境污染的区域,不采、不吃不认识的品种。(记者叶祯/文 宋延康/图 实习生董雨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