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风吹稻谷香,夏收正当时

风吹稻田扑鼻香,又是一年夏收忙。连日来,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迎来了收获季:稻穗随风摇摆,收割机轰鸣劳作……一幅繁忙的丰收景象徐徐展开。

成熟的稻穗承载着沉甸甸的农业希望

7月21日,在位于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的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里,清新的稻香弥漫着整个田野,农机手正驾驶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卸粮时,一颗颗饱满金黄的谷粒从收割机出粮口“哗啦啦”地倾泻而下。

收割机直接收割稻谷脱粒后装车,效率非常高

收割机直接收割稻谷脱粒后装车,在稻田边实现颗粒归仓

据了解,南宁市青秀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举措帮助村民增收。

天堂村村民李元瑞看着自家稻田里饱满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李元瑞说,他家有3亩流转田,实现机械化耕种后农活变得轻松了很多,以前播种、收割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现在有了机器帮忙,干农活压力减轻不少,而且自己还有时间做其他工作来增加收入,全家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

收割机在稻田里收割

机械化作业加持耕种,直接造福受益的是百姓。“由于前不久受台风影响,那些倒伏的稻谷一泡水很快就会长芽,所以我们要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抢抓时间收割成熟的稻谷。现在机械化作业用一台收割机15分钟可以收割一亩,今年一亩产量900斤左右。”力拓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韦柳红介绍,他们在稻田里装有智能检测设备,可以实时观察水稻情况,温度、湿度、虫害等都能实时监测。除此之外,顾客还可以通过扫描大米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对水稻进行朔源,了解大米从何而来等。 

农田实现“小块变大块”“,可以更好地实施机械化耕作

据南宁市青秀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秀区在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有序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采取“小块变大块”“坡地变平地”的方式进行土地平整,按照“一户一田”的模式,重新布局农田,调整路网渠道,打造“地平整、户连片、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下一步,青秀区将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入推行“小块并大块”,打造更多“标准田、标准地”,确保年内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00亩以上。(南宁云—南宁晚报 记者 赵敏/文 刘增璇/图 通讯员 黄茜 实习生 黄丽萍)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