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关键词| 乡村发展

  • 2023-08-05 11:38

》》》南宁日报

粮食丰收有基础 农产品供给充裕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8月4日,记者从南宁市2023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42亿元,同比增长4.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64元,同比增长6.1%。种植业方面,南宁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早稻和糖料蔗种植任务。水果、蔬菜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水果产量221.2万吨,同比增长10.8%;蔬菜(含食用菌)产量372.67万吨,同比增长4%。养殖业方面,上半年全市肉产量36.82万吨,同比增长4.9%;水产品产量10.24万吨,同比增长5.2%。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奋力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经济及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南宁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国获得激励的3个地级市之一,是广西唯一获得激励的地区,为首府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农业基本盘。(摘自:南宁日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广西支持马山县创建国家级制种大县

深入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 提升良种基地生产能力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广西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西深入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提升良种基地生产能力,确保生产用种安全可控,支持南宁市马山县、贺州市钟山县创建国家级制种大县,加快建设现代化种业基地。(摘自:南宁日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晚稻耕种正当时 白鹭相伴入画来

眼下,正值晚稻插秧时节。连日来,在宾阳县武陵镇云梯村的田间地头,“铁牛”轰鸣,白鹭嬉戏,给晚稻耕种时节的田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群结队的白鹭或翩翩飞舞于山林、田野之间,或在田间地头追逐、觅食。农民劳作、白鹭相伴,和谐共处、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画卷。(摘自:南宁日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7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夏种忙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热浪升腾。西乡塘区双定镇英龙村7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里热闹不已,沟渠里水流汩汩,农机在水田里来回耙地,村民在秧田里埋头拔秧,再按照技术员的要求插到耙好的水田里。而前几天插好的秧苗,父本傲然挺立,母本已显青葱。“父本株距13—20厘米,行距33—40厘米;母本株距10—13厘米,行距13—17厘米。”水田间不时响起西乡塘区乡村科技特派员莫海港的反复提醒。

“杂交水稻制种要达到最佳花期,既要求抽穗扬花期的天气适合扬花授粉,又要求父母本盛花期最大限度地相遇。父母本最佳抽穗扬花期要求晴天多,此外对于气温、相对湿度、昼夜温差也有要求。再根据基地母本秧林情况判断,这几天正是最佳插秧期。”莫海港说,现在尽管气温很高,但村民克服困难,坚持按要求赶时间做好插秧工作。(摘自:南宁日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茉莉花采摘正当时

近日,横州市花农抢抓摘花最佳时间,在花田里忙碌地采摘茉莉花。

目前,横州市推行“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点建在联系户上”模式,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加大在茉莉花茶产业等建立党组织力度,在772个两新组织、6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2个家庭农场建立党组织335个,带动全市33万花农种植茉莉花约12.8万亩,年产茉莉鲜花超10万吨。(摘自:南宁日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江南区积极探索“公路+”融合发展模式

一路美景串起乡村振兴富民路

夏日炎炎,瓜果飘香。南宁市民游客可乘坐交通工具,沿着省道311线、江扬二级公路穿过自治区级传统村落根竹旧坡、四季那廊生态园等多个旅游景点,最终抵达有“小南宁”“千年江畔古镇”之称的扬美古镇。平坦开阔的公路、沿途翠绿的农田与错落有致的村庄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繁花似锦的乡村画卷。(摘自:南宁日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宾阳县——红陶产业“红火”致富路

位于清水河畔的宾阳县邹圩镇下窑村有着上百年的陶器制作历史,这里也是邹圩镇红陶制品示范基地的“核心圈”。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扶持,如今在该村,非遗传承人不断深入探索古法制陶新技艺,根据时代变化的新需求不断更新红陶产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宾阳邹圩红陶制作延续了传统的龙窑古法煅烧技术,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谈起邹圩镇的红陶制品,不得不提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下窑村村民颜长希,红陶已伴随他走过了40多个年头。颜长希介绍,一个红陶制品的产生需经过洗泥、晒泥、滤泥、练泥、制坯、晾晒坯、制釉、过釉、晾坯、装窑、烧窑、出窑等十几个步骤。随着时代的变化,红陶制品的种类也丰富多样起来。“以前我们做的基本是米缸、酒缸这一类生活用品。现在的红陶制品兼具了实用性、艺术性和装饰性,比如茶具、茶叶罐等。”颜长希说。(摘自:南宁日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江南区——科技赋能鳜鲈鱼繁育助力乡村振兴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在江南区苏圩镇联英村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随着10多名工人熟练地拉网、收网、起网,一大群肥美的鳜鱼被赶进长长的吊池内。待鱼群休息约1小时后,便会被精选、装车运往各大市场,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由驻联英村企业广西安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我们基地占地300余亩,累计投资超过1500万元,高标准建成亲本培育区、鱼苗培育区、网箱育苗区、车间育苗区、名优鱼养殖区并投入使用。”基地负责人欧阳贤华介绍道。(摘自:南宁日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武鸣区——掀起“篮球热” 增进“民族情”

今年7月以来,武鸣区城乡大地掀起一股篮球热,一项又一项篮球赛事接连举行,参赛运动员有汉、壮、苗等多民族群众和华侨子女,在丰富城区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干群交流沟通的同时,增进城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月11日晚,为期5天的武鸣区城厢镇红岭社区2023年“七一”漓江杯篮球邀请赛顺利结束,这项面向社区居民举办的篮球赛事吸引了6支球队参赛,在颁奖仪式上,获得好名次的球队除了领到奖杯和奖金,还领到猪排、猪肉、猪脚、草鱼等奖品,接地气的奖品让球员和围观群众开心不已。7月30日晚,为期18天的2023年武鸣区宁武镇第一届“村BA”男子篮球联赛落下大幕,镇里的各村(社区)、单位组成15支球队参赛,展开50多场激烈争夺,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点燃了乡村夏日激情。8月1日晚,在武鸣区总工会灯光球场,第十三届武鸣“大兴建设杯”俱乐部篮球联赛燃起战火,在为期11天的比赛里,500多名篮球爱好者以球会友、尽情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吸引了许多村民前往观看、呐喊助威。(摘自:南宁日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南宁广播电视台


》》》南宁晚报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4.1%

南宁“蔬果篮”“肉案子”量足类丰管够

昨日,记者从南宁市2023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南宁市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330.42亿元,同比增长4.1%;粮食生产开局良好,猪肉、水果、蔬菜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64元,同比增长6.1%。(摘自:南宁晚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宾阳县全力构建“一轴两区两园两带”发展新格局

下乡入企宣讲政策 助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活县……近年来,宾阳县通过全力构建“一轴两区两园两带”发展新格局,不断推动工业质效稳步提升,壮大“工业树”、培育“产业林”的同时严守耕地红线,促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宾阳县相关部门通过主动服务、下乡宣讲等方式,将政府颁布的各类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上。截至今年上半年,宾阳县已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8.33亿元,粮食春播种植面积56.20万亩,全县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摘自:南宁晚报)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上升 力争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8月4日,记者从南宁市2023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宁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糖料蔗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摘自:南宁新闻网)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瓜果飘香肉牛壮 兴宁区昆仑镇特色种养富乡村

近日,记者走进兴宁区昆仑镇八塘村的葡萄果园,放眼望去,一串串晶莹剔透宛如绿宝石般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我从2016年种植葡萄到现在,已经7年了,现在正是阳光玫瑰葡萄的成熟期。”葡萄园老板方盛贵介绍说,阳光玫瑰葡萄特色农业种植园占地约50亩,每年的6月-10月是阳光玫瑰葡萄的成熟期,亩产达2000至3000斤。(摘自:南宁新闻网)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横州市:“电商兴农”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今年我们这个生态果园种了一个新的葡萄品种,名叫‘妮娜皇后’,它的色泽红润,果肉饱满香甜,有很浓的香气,现在用甜度测量仪测一测,看看它到底有多甜......”这两天,横州市良圻农场美美生态果园种植户吴明雄忙着拍摄葡萄宣传短视频。通过短视频的推广,目前已有不少意向客户前来询问。吴明雄说,短视频的拍摄剪辑技能,全是从市里开办的“新农人主播”培训班上学习到的。(摘自:南宁新闻网)


点击查看报道全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