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享法庭”和巡回法庭相结合 西乡塘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杨盛 通讯员黄钟初)促进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西乡塘区坛洛镇政府与西乡塘区法院开展深度合作,依托“云享法庭”载体,探索独特的法治乡村建设模式。通过线上线下高效协同以及整体智能化的治理方式,促进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云享法庭+数字化”:田间地头解纠纷

“云享法庭”集聚了人民法庭、村委会以及法官、人民调解员等基层解纷力量,通过数字升级赋能,人民群众足不出户,“掌上扫码”便可享受网上立案、网上调解、司法确认、在线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一站式”全方位法律服务。这一创新模式为坛洛镇乡村振兴法治建设提供了新手段、注入了新活力。

2021年10月26日,“云享法庭”第一站在上正村挂牌开启,截至目前坛洛镇已建成20个“云享法庭”站点。通过线上开庭及调解,高效解纷127件,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被赞誉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法庭”。

坛洛镇合志村的黄某与其他六个兄弟姐妹因为遗产继承问题产生了争执。虽然他们都急切地希望解决彼此间的纠纷,然而大家根本没有机会聚在一起。

“云享法庭”设立后,黄某决定向坛洛法庭申请进行线上调解。在调解员的指导下,兄弟姐妹七人通过线上平台达成了关于遗产分配的一致意见,纠纷也因此得到了解决。“‘云享法庭’真方便!我心里的石头落下了,可以好好干活了。”黄某说。

“村屯法官+老党员”:源头治理新路径

只进“一扇门”,矛盾不出门。坛洛镇政府联合法院在各村设立“村屯法官工作站”“老党员调解室”等,法院选派业务骨干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从源头预防矛盾发生。

“这是探索诉源治理得到的积极效果。”工作队队员黄钟初表示。今年4月,黄钟初到上正村驻村后,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定期在村屯法官工作站值班,接受群众法律咨询、调解法律纠纷;利用法律专业知识,对村集体过往签订的所有合同进行全面审核,对不合格的合同提出修改建议;重点关注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此,坛洛镇上正村同时打造“微网格”的工作模式,以“党组织+党员+农户”的形式,将整个上正村划分为4个网格,涵盖了9个自然坡,在每个网格中设立党小组,党组织勇于担当、网格员勤于排查,确保矛盾纠纷有人管、大小事情都能在网格内解决。

“村民在宅基地、拆迁、征地补偿等方面有时会产生矛盾纠纷,特别是过年期间,矛盾有可能会集中爆发。我们党员总是冲在化解矛盾纠纷第一线,无论白天黑夜、风吹日晒,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妥善处理。”老党员黄廷权说。2023年以来,党员村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余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水果护卫’+‘坛小洛’”:普法宣传接地气

随着法槌敲响,在庄严的国徽下,三张桌子、几张椅子,一个简易的巡回法庭就这样被搬到了农庄。2023年5月18日,“水果护卫”审判团队深入案件纠纷所在地银泉农庄开展巡回审判,公开审理一起水果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附近务农的村民听说农庄里有庭审,觉得十分新奇,纷纷自发前来旁听。

由“农林水利服务中心+法庭+村委”共同组建的“水果护卫”审判团队,通过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巡回审判,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据统计,“水果护卫”审判团队自成立以来,已审结85件涉水果案件,标的约1800万元。

普法宣传接地气,法律知识入人心。坛洛镇还积极创新普法宣传方式,以卡通法官“坛小洛”作为普法形象,深入田间地头、商会和村委进行座谈和宣讲活动,指导果农们正确签订合同、借条等法律文书。

坛洛镇以“云享法庭”和巡回法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坛洛法庭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效、便捷、公正的解纷需求,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坛洛镇党委书记邓辉明说。


编辑:黄思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杨盛 黄钟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