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00后男护士践行医护使命

  • 2023-08-24 22:15
  • 南宁市红十字会 杨桢

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里,保存着总计超过327.9万人次志愿捐献者的资料,截止2023年7月31日,全国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例数15731例,比例约为千分之四。近日,广西某医院的男护士小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移植给一名幼童。他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5801例,广西第557例,南宁市第1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入库——诠释医护人员的担当

高校是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通过动员在校大学生献血,进而鼓励其加入中华骨髓库,给濒危的血液病患者及其家庭送去生命的希望。2020年,采血车走进桂林医学院,当地市红十字会联合高校红十字社团开展无偿献血动员活动,并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等相关内容。还是学生的小包感受颇深,正巧当时有个患者急需血小板,小包为患者捐献了1个治疗量,顺便留了8-10ml的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干细胞能够帮助到患者,让他们早日过上正常健康的生活。

小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实习期间就常常接触到血液病患,大多数都是小朋友。他说道: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和他(她)配型成功是一种缘分,我也挺幸运的,因为我深知配型很难,概率约四百到万分之一,更罕见的疾病低至几十万分之一。并且我作为一名党员,我也要以身作则,如果我有能力救他们,我必须去救!

采集中的小包与单位领导及同事合影。

与家人沟通,做动员工作

两年后,小包如愿接到了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筛配型(低分辨)成功。随后,今年7月,小包在红十字会的安排下进行高分辨配型、体检,最终符合捐献条件。

现在还有部分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仍然持有错误的观念,仍认为是穿刺骨髓的方式来采集干细胞,小包的父母也不例外。父母不仅担心捐献有损身体健康,也害怕孩子遭受穿刺的折磨。小包在理解父母想法的同时,自己也从医学和科学的角度进行对父母进行宣教和沟通。非血缘之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是通过外周血采集,类似捐献成分血,对身体健康无任何伤害。通过小包耐心反复沟通后,父母转变态度,欣然接受了他的捐献决定。

成功捐献的小包。

向前辈学习,坚定捐献意愿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小包在前两年已听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李忠清医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光荣事迹,对此十分敬佩,并决定向前辈学习,从而更加坚定自己捐献的意志。正如每一份《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上面都有这样一句话:“您的这一人道善举使患者获得了重生。”

小包将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践行着医护人员“治病救人”的使命,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将大力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尽可能参加更多的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改变身边人的看法,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他表示:中国14亿人口,每个人出一份力,我们的人民就会尽快远离病痛。

南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给小包献上荣誉证书及奖章。

捐献当天,工作单位和母校领导共同来到采集室看望慰问小包,对他的善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关怀,并对他的大爱之举给予了高度赞扬。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捐献,离不开市红十字会和学校的积极宣传,也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近几年,南宁市已有7名医护人员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其中今年占3例。小包义无反顾捐献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于危急,是广大青年医护群体的榜样。

(作者:南宁市红十字会 杨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