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5日,江苏南通一名网友发布视频称,他在瑞幸咖啡购买的两杯拿铁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冰块,喝了几口咖啡就所剩无几。此后,“一杯饮料半杯冰”的话题冲上热搜,该话题引起网友的共鸣和热议,网友纷纷吐槽“饮品杯子里冰块特别多,喝两三口就见底了”“明明是卖冰的,还送了饮料”……
笔者了解到,“一杯饮料半杯冰”并非个例,而且几乎成为了行业公开的秘密。据相关媒体调查发现,饮品行业出品含冰量标准差异大,不同品牌的饮品有的含冰量较低,有的高达30%以上;有些品牌的茶饮不能选择去冰,有些无法单独备注“少冰”“去冰”选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空间。其中,瑞幸、蜜雪冰城、奈雪的茶等多家饮品店内均存在无法选择去冰的饮品。而含有冰块的饮品中,“瑞幸”生椰拿铁的杯子容量约为473ml,所含冰块融化后约为150ml;“奈雪的茶”500ml的栀子绿茶,所含冰块融化后约为105ml;“CoCo”600ml的青提知夏,所含冰块融化后约135ml……
“一杯饮料半杯冰”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两大合法权益。一方面是,商家不提供去冰选项,导致消费者无法在购买饮品时去冰或只能以备注方式去冰,损害了消费者的产品知情权和产品选择权;另一方面,在饮品中过多加冰,导致商品价格和价值不对等,商家更是有变相缺斤少两、涉嫌消费欺诈的嫌疑。这样不能怪消费者吐槽,花钱购买了不对等价值的商品,着实生气。
近几年,新式茶饮、现制咖啡作为一股时代热潮,已经火速席卷了现代年轻人群体,喝茶饮、咖啡无疑是一种当今流行的消遣休闲方式。新式茶饮、现制咖啡行业快速发展和扩张,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笔者了解到,我国新式茶饮店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668亿元增至2022年的20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4.9%。随着消费升级和优质茶饮需求上升,预计到2023年中国新式茶饮店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2526亿元。现制咖啡市场实力也不容小觑,据了解,2021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为924.5亿元,同比增长23.0%;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2100亿元,达到2165亿元。
“求小利者,皆无大成;求大利者,必有大谋”,“一杯饮料半杯冰”的行为,对于商家的长远发展并无益处。短期来看,冰块的增加固然可以代替少量的饮品原料,降低每杯饮品的成本,但是,这种行为无疑也是在透支着消费者对于商家的认可和信任。一方面,过度的冰块添加会使饮品口感受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感必然降低;另一方面,商家对消费选择权的限制和暗地里的缺斤少两,定然会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商家的口碑和信誉受到损害。长此以往,消费者极有可能走向市场上的“对家”去消费,商家的客户“旧的离开,新的不来”,注定无法在市场上走的长远。
虽然说,有口碑才有市场,但实际上,商家这种为蝇头小利而失了市场的行为并不少见。汉堡王偷工减料、使用过期原料,杨国福麻辣烫食材被老鼠咬过仍然使用,巴黎欧莱雅在双十一期间以直播间“全年最大力度”为噱头涉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他们看似获得了暂时的利益,可消费者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韭菜”。这种不尊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一经爆出,就在当时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抵制,长久来看,更是成为这些商家和品牌的“污点”,让消费者“铭记心中”。他们也因此在市场上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难以再次“翻身”。只有尊重消费者,才能吸引新的消费者及保持忠诚的消费者基础,才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针对此次“加冰”风波,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已发表了联合倡议,表示“饮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前提”。因此,餐饮界应当尽快整顿、自检自查,莫要让“一杯饮料半杯冰”寒了消费者的心,失去自己在市场长久立足的根本。而各行各业的商家也应当从这次事件中、从过往的商家“翻车”事件中吸取教训,将尊重消费者作为企业的基本素养,莫要重蹈“翻车”覆辙。(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