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人才李三平:花甲之年再出发 一片丹心育桃李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陈艳华 杜佳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去年7月,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师从深圳出发,走过连绵群山,来到离家七百多公里的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用心、用情、用力开启了职业教育的“全链条帮扶”。这位老师叫李三平,他也是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

2022年,中央启动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李三平被选为“组团式”教育帮扶人才,任职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以即将退休的年龄带领深圳、南宁两市8位帮扶教师支援马山。一年来,他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尽责,为马山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记者 杜佳徽 摄)

不负组织重托,花甲之年挑重任

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是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是马山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创办的一所公办中职学校,是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对口帮扶学校。为了响应国家“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号召,即将退休的李三平决定出发,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人才队伍带进马山。

“去年7月听说要来这里的时候,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学校是在马山县白山镇,这还不是在县里面,还要跑到镇上,心想应该是挺偏的。”李三平回忆当时要来马山时的情形,来了之后他发现,这里比想象中要好一些,学校也是在县城。“我爱人三年前就到罗城那边支教了,那里条件比这里更艰苦。”

李三平告诉记者,在吃住行方面,当地领导都做了很好的安排,学校还专门给帮扶老师们开设了公共厨房,周围同事和当地群众很是热情淳朴,这让他们感到很温暖很舒适,很快便融入了当地生活,安心投入建设和发展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帮扶工作当中。

不图名利升迁,实实在在干事

说起对学校的印象,李三平表示,这里有一群很好的老师,他们吃苦耐劳、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的办学条件受到了限制,比如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学生规模也是南宁市所有中职学校里面最小,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配置都还不够。

在李三平看来,实实在在干事是他来到马山的头等大事。为了高质量完成教育帮扶工作,他开创了“一搭二提三扩展”的帮扶特色,一搭即搭建平台和桥梁,二提即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教师队伍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管理水平,三扩展即扩展帮扶工作的辐射影响和引领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能力,李三平积极对接帮扶学校,建立教师互派和交流机制。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跟岗、培训和指导工作。比如,选派中层干部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挂职,选派33名骨干教师赴深圳华强职校跟岗学习。此外,落实帮扶教师“师徒结对”带徒弟,实现帮扶学校学科带头人、名师与受援学校教师结对。

“在李校长的积极促成下,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获得去天津、广州、南宁、深圳等地参加培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办学条件和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办公室主任陆丹说道。

为提高办学条件,李三平积极联系粤桂办、后援学校、爱心企业等单位寻求帮助,“我们粗略统计,这一年来我们得到的帮扶资金达到590万元”,李三平指着学校运动场说道,这个地方原来破破烂烂、高低不平,打球的时候很不安全,现在正在改造,马上就可以完工。此外,还有教学平台、学生课桌、校服、仪器等等都得到改善。

“我们来到这个地方,看到这些学生,就真的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李三平认为,对于管理人员而言,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应该为老师和同学们解决困难。“我已经年满60岁,来之前也快要退休了,这两天我又翻了翻去年刚来马山时的讲话稿,我觉得名利和职务的升迁对我来说都不重要,这是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我就要做好它。”

不负初心使命,甘为人梯育桃李

愿为出海月,不作归山云。在“组团式”帮扶政策的号召下,很多如山海一样远隔千里的学校因为帮扶才人的到来联结在一起。这或许是一种“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的育人情怀。

在教学方面,李三平经常跟老师们强调,课比天大,上课是第一重要的,要把每堂课上好,保证每堂课的质量。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2022年,40位学生参加南宁市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比赛,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31人。2023年,学生韦慧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斩获一等奖第2名,实现马山职校历史性突破。

在服务学生方面,李三平认为要做好学生的领路人。“我们经常通过校长论坛以及其他形式的一些讲座,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在挫折中成长,这种引导对于学生成长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此外,了解到有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会想更多办法帮助他们;了解到学校缺少心理老师,就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培训,及时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教育部专家曾经评价这个帮扶团队,这是一支“豪华”的帮扶队伍。里面有名校名师、国赛金牌教练、大学老师,学生不用走出马山,不用走出大山,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韦慧告诉记者,今年参加区级比赛的时候,帮扶老师就对她进行“一对一”的悉心指导,区级一等奖的奖项让她获得免试进入高职院校的机会,对以后职业规划也有了很大帮助。

李三平校长到学生实操课检查。(记者 陈艳华 摄)

“李校长善于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敢于直面学校改革和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经常加班加点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他有策略有创新,尽管已经60岁,但心态依旧年轻,与时俱进,充满热情。”马山职校“组团式”帮扶成员、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潘科任这样评价李三平。

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奋斗,大家对学校、对学生、对帮扶团队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我们老师帮扶工作期限是一年半,现在有些老师已经跟我说‘校长,我想继续留下来,陪你干完三年’,这让我很感动。”李三平表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并非一日之功,接下来他将会持续努力,融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结缘同行,山海情深。深圳和马山的相遇,是无数个“组团式”帮扶的缩影,也是一次彰显粤桂协作成效的教育革新。以李三平为代表的无数教育工作者,在奋斗和奉献中砥砺前行、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陈艳华 杜佳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