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组团式”帮扶,让进步看得见

近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听取了自治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作的关于我区实施教师法情况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我区通过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联合广东省选派区内外333名校长、教师到我区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34所高中阶段学校工作,促进受帮扶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今年从全区14个设区市优质中小学校遴选出44个团队重点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薄弱县县域教育教学改革。(据广西日报)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牵动国民神经的重要一弦,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实施“组团式”帮扶,很大意义在于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它带给人们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变化与进步。

首先,这种变化在于先进教育理念源源不断的输入。所谓“组团式”帮扶,就是发达地区组团选派支教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对薄弱学校进行“重塑性”“植入式”的帮扶。一年以来,大量教育人才不远千里、跨越山海,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奔赴一个又一个的受扶地。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他们成为当地教师队伍的“领头雁”,用心用力用情办着让教师感到幸福、学生感到快乐、家长和社会感到满意的优质教育。

其次,在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对于大部份贫困地区而言,人才“招不来、留不住”是共同难题,而人才缺失又是制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于帮扶工作具有一定的服务期限,故而“组团式”帮扶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把师资“引进来”面对面手把手传授经验,到让本地教师“走出去”接受先进理念的熏陶,如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团队”贯穿整个帮扶工作的始终。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不仅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因此,在全力推进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每一个角落都应该被顾及,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看见。

当然,无论是“组团式”帮扶助力乡村教育发展,还是以多项政策优待乡村教师,亦或是以多个项目补充乡村教师,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并非一日之功。接下来,仍需众多教育工作者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助力每个孩子人生出彩,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宁实平)


(作者:宁实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