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紧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机遇,通过强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科技服务等有力措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设施农业转变,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将群众增收“变量”转为稳定“增量”。
青秀区长塘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
加强谋划,打造产业集群
青秀区按照“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科技支撑、市场主导、联农惠农”的发展目标,发挥城区交通便捷等区位优势,加强与山东寿光等国内、区内知名设施农业产业团队合作,建设一批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张六公路沿线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带,谋划推进1000亩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高密度陆上水产养殖基地、3500亩农业科技产业园和10000亩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等设施农业项目。
大力招商,推动项目落地
由城区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分头行动,将考察学习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主动推介农业发展项目,同时,建立学习考察对接工作专班和双向互访沟通机制,打通考察学习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累计派出乡村振兴考察团共6批次分赴山东、浙江、深圳,以及来宾、北流、崇左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总结出适合城区发展的措施24条。目前,寿光设施蔬菜产业园、岩植无土栽培种植园、蛋鸡全自动养殖工厂等项目已建成投产,今年上半年,设施种植、养殖业产值达13.05亿元。
位于伶俐镇的阳永蛋鸡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配备自动化喂料、饮水、粪污收集、通风保温系统等。廖宁 摄
精准服务,保障科技人才
联合清华大学旗下重点院所共同打造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青秀创新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旗下重点院所共建华南研发中心,在农业数字化、装备化、设施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为设施农业提供科技人才支撑。设立规模达1亿元的广西首支县区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根据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区发展需要出台系列政策,从科技、人才、资金等层面激励企业开拓创新。目前,已为企业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奖励314万元。
位于青秀区的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实现机械化耕种。李嘉玮 摄
完善链条,实现联农带农
在4个镇成立由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注册成立的平台公司,统一对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和服务等进行经营管理,采取“村级合作社+镇级平台公司+专业运营公司+农民”模式,全链条满足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投资、技术、人力、销售等多环节需求。打造“未加工农产品—加工聚集区、预制菜产业园—国有平价市场、社区销售网络”供应链,形成集研发、加工、品牌打造、销售为一体的“订单农业”全产业链。采取联社、联户、联企“三联”模式,推动3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将设施蔬菜大棚承包给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户经营,引导村集体、小农户积极参与,合理分配设施农业价值链利益,带动辖区88户家庭农场、1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特色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农户人均年增收达2万元。
青秀区刘圩镇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潘浩 摄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