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南宁市2023年水稻生产社会化暨机收减损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在西乡塘区坛洛镇金光农场跃进分场火热开赛,来自坛洛镇5个村5支参赛队伍现场进行比拼。最后,来自那坛村的机手李官密以机收损失率不到0.067%的佳绩荣摘冠军。
当天,机收减损大培训大比武活动选定的地点位于西乡塘区坛洛镇金光农场跃进分场广西东德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的育种田。
本次比赛的场地分别设置有5块300平方米的稻谷,参赛的5个收割机手将围绕机收完成所用的时间、熟练操作度、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及机收损失率进行综合评比。比赛现场,15位技术专家作为裁判员,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严格评分。
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选手们鸣号起步。机器轰鸣,金色水稻被收入“囊”中,只在后方留下铡碎的秸秆和一行行整齐的稻茬。选手们你追我赶,个个拼劲十足。
机收结束后裁判员进场查验
“在机收的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在于选手要根据地形和水稻生长情况,来熟练准确地操控机车,比如随着地形高低、水稻起伏,要准确地控制割台的升降,同时要避免速度过快或过慢造成漏收、掉穗、落粒,不让粮食损失在田间地头。”南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韦承坤坦言。
不一会,5组机手完成比赛后,裁判员开始忙起来,用取样框圈定一个平方米的面积,查验漏收情况,并拾出遗漏在其中的谷粒数量并称重,计算出机收损失率。最后,经过紧张比赛及裁判组综合评比,来自那坛村的2号机手李官密以机收损失率不到0.067%的佳绩勇夺第一名。
裁判员正在综合评比
“获得这次比武冠军全凭经验,很惊喜也很兴奋。”机手李官密告诉记者,他从事水稻机收已有15年时间,由于手艺好、损失小,当地水稻种植大户每年都主动请他去收割水稻。“我要继续尽心尽力地服务好老乡,在水稻机收中继续做好减损,让粮食颗粒归仓。”
采访中,李官密还掐着手指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像他家那样种有两亩稻谷,两个人收割的话起码要三四天时间,但现在机收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如果算上成本的话机收就更划算了,以前人工收的话成本人工费是一人一天150元,如果再加上伙食费,一亩收下来大概要500元左右。但现在机收行情价只要100~120元每亩,交通不便或倒伏的也只要150~180元每亩,而且机收的损失率更低,可以说是省钱省力省时更高效。”
据南宁市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张宏明介绍,目前南宁市的农业机械化已基本全面普及,全市共拥有拖拉机94606台,其中小型拖拉机84749台、大中型拖拉机9857台。拥有水稻插秧机4953台(乘坐式548台),大中型水稻联合收割机4446台,植保无人机575架。2022年南宁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2.49%,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8.7%。(南宁云—南宁晚报 记者 陆增安/文/图)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