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三伏入户,头顶烈日进村,身负酷暑下田。左拍拍,右记记,上下问询。数一数张家养鸡有几羽,算一算李户种稻有几亩,查一查惠民政策套上第几条。轻风拂来树微动,日落黄昏不忍归。不喝半杯水,却问亲人增收几许……”这是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派驻合理村驻村第一书记陆江的日常工作写照。
2021-2023年驻村的日子里,陆江一刻也不停歇:强化党建领航、汇聚乡村人才,他孜孜无怠、常抓不懈,建起党员教育基地,带动12人向党组织靠拢,带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人队伍;谋划增收渠道、推进兴村产业,他知难而进、驰而不息,建起村级产业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万元;入户嘘寒问暖、进屯排患解纷,他切切在心、拳拳在念,足踏全村18个屯,乡亲几乎天天见到他忙碌的身影……陆江因此被父老乡亲亲切地称为“实干家书记”“接地气书记”“天天见书记”。
打开乡村治理突破口 村子由“最差”变“最美”
合理村那雷屯93户7个姓,由于历史原因,七姓之间长期不睦,在高速公路和高铁沿线风貌整治中内耗不断,有些农户甚至公然阻工,是风貌整治“最难”“最差”和“钉子户”最多的屯。这成为陆江驻村后面临的第一大考验。初步调研后,陆江决定把解决这个“最难”作为乡村治理的突破口。
说干就干,陆江连夜召开群众大会,团结依靠那雷屯在外担任公职人员、乡贤能人和青年代表,多次入户疏通农户思想。晓之以情,动之以义,最终促成那雷成立由7个姓各1名代表组成的风貌整治理事会,并安排车辆接送他们到县城办理专项补助款领取手续,带头带动乡贤能人捐款3万多元,以最大诚意支持那雷屯风貌提升改造。
如此,陆江成功把那雷屯内耗多年的“七姓邻里”聚拢一起,推动他们齐心协力开展了一次十分难得的集体义务劳动——清除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垃圾杂草,修缮无人管护、常年失修的水道沟渠。陆江还推动镇党委和后盾单位到村开展“美山乡”活动,干群合力在那雷屯种下1.68万株玫瑰。集体活动的开展,不仅扫清了房前屋后的尘埃污垢,还铲平了异姓邻里之间的交往壁垒,重塑起了融融乡情。那雷屯也因此被人民网等媒体给予了“最差变最美”乡风文明先进典型的好评。那段时间,正值长达7天的国庆假期,陆江却始终和那雷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不能与家人团聚和被晒黑了几个度的小代价,换取了那雷屯家家户户的大团结,赢得了那雷屯父老乡亲的大信任,取得了驻村帮扶、振兴合理的良好开端。
激发村党组织新活力 产业化“沉没”为“潮涌”
驻村后,陆江发现,合理村存在着党组织弱化、村级队伍缺乏活力等短板,村“两委”班子还都是当年换届新上任的,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明确清晰的方向和思路。原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更是几乎只有传统的投贷收息、入股分红,收入渠道单一,造血能力动力低,发展后劲不足,联农带农效果受限。为建强村党组织,促进观念更新,激发队伍活力,推动产业发展,陆江指导建起合理村自己的党员教育和乡村振兴培训中心,邀请广西大学、农业农村厅、水牛研究所等单位的乡村振兴专家到村开展培训,组织召开被老党员称为“村史上第一次”的历任村干座谈会,党干群共同谋划发展路径,凝聚了发展共识、提振了发展信心。
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后,陆江带领村干摸清全村自然、文化资源,统筹全村产业布局形成三个产业带,以“一茶一花一蛋一水一油一铺”为支点,既打“短平快”,又打“长尖慢”,“短”打鸭蛋养殖、皮蛋加工、鱼类养殖等项目,“长”打油茶种植加工等项目。在此基础上,陆江探索推行“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土地流转,建起了合理村自己的集体经济产业园,使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多元发展、遍地开花。产业的落地运营,解决了脱贫群众的就近就地就业增收难题,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幸福一家”的帮扶目标。2022年合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万元,相比于从前的年均六七万元翻了几番,合理村由此驶入了“发展较快村”快车道。
打好防贫帮扶翻身仗 考评转“差评”向“好评”
合理村脱贫群众683户3113人,是南宁市脱贫面最大的村,被调侃为“逢检必中”的村子,其防贫监测帮扶工作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如此情况下,陆江把能干活的日子都当成工作日,他几乎没有个人休息日:白天他深入各屯,与群众拉家常,倾听群众的心声,宣传和落实帮扶政策;晚上他和队员探讨制定帮扶计划,核对台账数据,确保账实相符、政策应享尽享。他还发动村民密切关注左邻右舍,让他们发现疑似返贫致贫困难户则及时报告,筑起全民防贫防线;对群众开展感恩教育,也督促帮扶干部常态化关心慰问帮扶户、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对待防贫工作,陆江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最长的一次连轴运转,是连续8周的不停歇。
陆江特别关注特困户、低保户和防贫监测户等重点人群的冷暖,在他那个“为人民服务”背包里,随时装有这些人群的名单,并对他们的情况如数家珍。针对这类人群,一方面陆江认真审核帮扶干部拟定的帮扶计划,提出合乎实际的指导建议,确保“一户一策”可操作有实效;另一方面他自己多次入户给予他们帮扶,如经常慰问年老体弱、家庭经济困难的何班球夫妇;帮助因病开支额大的黄世祝户申请大病救助补助款,并为其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鼓励甘显烈户酿售米酒,帮助他家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等等。在陆江的全身心的投入下,合理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第三方考评中,得到了考评组的良好评价。
站稳为民解忧落脚点 好事积“小流”成“江流”
陆江时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里,千方百计办好群众最关心在意、最亟需解决的每一件事。其中下林屯有一段村民每天都要走的百米未硬化路,晴天灰、雨天泥,老人滑倒摔跤事故时有发生。但种种原因,硬化工作一直搁置,这成为了村民的愁心难事。民之愁盼不可不为,陆江得知情况后,多次与住房城乡建设、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多方支持,力排层层阻碍。经过陆江一年多的操心努力,硬化工作终于在2022年10月启动,开工当天村民扶老携幼到场,共庆多年愁盼的了结。87岁的村民黄汉宗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陆江书记,我们的‘心头堵’终于打通了!”
陆江类似的好事实事还有很多。不得不提的是,在9月1日开学日正式驻村的陆江,对村里的教育事业产生了独特的情感,驻村不久他便到村小召开座谈会,了解学校教学方面的刚需,帮助学校购置了一套价值7000元的教学音响设备。陆江也定期与高铁建设方沟通,要求他们适时填补学校周边被高铁建设重车压损的道路,保障师生和家长出行安全。在疫情紧张时期,为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陆江日夜奔走于各个屯子,动员群众做好自我防护;全心做好疫苗接种推进工作,对于年事较高、行动不便的老人,他则开车护送他们往返家和接种疫苗点。“陆江书记啊,你真的太好了,好得像我的亲儿子一样!”一位拄着拐杖的80多岁阿婆在车上动情地对陆江说。陆江的这些好事实事,犹如一条又一条的小溪流,缓缓地汇聚成了润泽合理百姓心田的大江流。
合理不合理,人民有对比。驻村期间,陆江脚踩泥土、手捧真情,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合理村的群众做了许多接地气、顺民心的实事好事。随着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兴旺、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丽、乡风民风越来越文明,群众对陆江的喜爱和认同也越来越深切了。2023年4月驻村收队轮换期至,合理村的父老乡亲自发来到村委,为陆江夹道饯行,送上饱含深情厚谊的“情系百姓,一心为民”锦旗,合理小学师生代表还送来了“心”型五色糯米饭,表达了他们对陆江的不舍和祝福。(陆永玖 郑磊)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