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邓玲 通讯员 蓝江雁 蒙慧玲)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广大群众的美好愿望。近年来,上林县西燕镇侯面村六面庄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打造成了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
上林县西燕镇六面庄
村容整洁 宜居田园
走进六面庄,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村居房屋,平直整洁的村道,水墨丹青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繁荣景象,意境深远。房前屋后青山绿树环绕,绿植花卉各处点缀,仿佛一幅美如诗画的乡村画卷。
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六面庄对人居环境进行了深入整治,以垃圾清理、内道路提升、公共基础照明、水沟治理、“三微”工程、篮球场改造提升等为工作重点,对全庄73栋农房进行了立面风貌改造。六面庄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整顿村容村貌,让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吃也好,住也好,在村里生活觉得很幸福。”六面庄村民覃绍秀开心地说道。
村风文明 人居秀美
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六面庄,村庄内建设有太阳能灯光篮球场、生态休闲公园和配套完善的健身设施等,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走进整洁的村道中,村民热情好客、友爱互助无不传递出浓烈的文明氛围。
六面庄每年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弘扬,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全村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2022年10月,六面庄被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南宁市文明村镇”。
六面庄利用优质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
生态渔业 “渔”利满满
小鱼塘,大产业。鱼塘里,刚喂饱的鱼纷纷跃出水面,一方鱼塘波光粼粼,在侯光宗的眼中,这些都是家里今年的收入来源。鱼塘的四周种有蔬菜和水果,成群的鸭子也在塘水中怡然自得,俨然一副生态优美的农村画卷。近年来,六面庄充分利用优质水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目前鱼的销路也日渐成熟,培育渔业不仅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实现了增收。
“以前家里的就业门路少,便外出打工,在看到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后,我毅然决然返乡创业,回到家乡养起了鱼,鱼塘每年产量约2500多公斤,收入可观。同时也紧随时代发展做起了电商,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把家乡的土特产销往各地,带动其他群众在家门口创业,既有收入,又能照顾家庭。”村民侯光宗娓娓道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美了是“面子”上的荣誉,农民富了就是“根子”上的实惠。
“实行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作为第一书记,带动群众一起美容美化乡村,引导农民利用山好水好等方面的地域优势,增加养鱼等产业投入,推动农户的经济发展;在村集体方面,利用村庄靠近公路的优势安装新能源充电桩,既能服务群众也给集体经济带来收入。同时适时地组织群众开展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活动,提升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西燕镇侯面村驻村第一书记韦耀人说道。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六面庄将持续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首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奋进曲正在六面庄激昂奏响……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