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自己根据评分软件下馆子后发现,一家好吃的餐厅只有3.5分的评分,但却频频在高分餐厅“踩雷”,于是“评分低的店铺好吃”这一话题登上了热搜榜,年轻人涌入3.5分餐厅持续引发热议。“高分店”令人失望,“低分店”超出预期,“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等话题屡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耐人寻味。(据媒体报道)
这段时间,“点评软件上3.5分的餐厅快被年轻人‘挤爆’了”话题冲上热搜,年轻消费者秉持着“相信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的念头,不再追求点评软件的高分榜,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低分店”,看似“一身反骨”的行为其实是不愿再被“网红店”和“高分”的评价所“绑架”,用行动对商家、平台虚假营销进行反击。
随着餐饮业的复苏与火爆,涌入赛道的餐饮店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为了脱颖而出,不少餐饮店为了求好评而使出浑身解数,一些店家利用赠品的方式来“控评”,通过赠送点心、饮料、水果、礼物、优惠券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进行“五星”好评,一些餐饮店还会直接花钱买评论,甚至还会使用“刷差评”“泼脏水”诋毁同行的下作手段。
我们要清醒地认知到,过分虚假好评、刷分控评是会面临违法风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商家此种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
原本点评软件的评分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能让消费者更好反馈用餐心得、倒逼餐饮店不断改良自身服务与菜品的一种方式,但是现在却渐渐沦为一些餐饮店弄虚作假的聚集地。餐饮店不想着如何让菜品“更上一层楼”,却挖空心思想着“卷好评”“骗流量”,如此旁门左道,走不长也走不远,甚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让真正厚道诚信的商家落得明珠蒙尘的结局。这类打分评价标准走偏的现象亟待扭转,作为一名消费者,笔者也迫切希望点评软件平台能挤掉打分评价中的“水分”。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局面前,一些餐饮店想用高评分吸引客户的想法没错,但是商家要清楚认识到,一家店想长远发展下去就不应舍本逐末,而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断在色香味上提升,在服务上改善。只有让餐厅点评机制回归真实,才能让商家也回归本职专心做好食物。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造假是不折不扣的“公害”,遏制消费评分乱象,让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监督商家守法自律是根本。那些沉湎于虚假繁荣的不良商家该醒醒了,因为当下越来越多消费者逐渐趋于理性、精准分析,刷分控评的“魔法”正在失灵,口味、服务、卫生才是商家最应坚守的底线。
于消费者而言,要保持理性、擦亮双眼,不能助长消费市场上这种“靠小把戏得高分”的风气,坚决维护好自身利益;对餐饮店来说,要明白好口碑要靠好品质,用心做美食做服务才是王道;于评分软件平台而言,应该完善监管机制以约束商家行为,助推建立更加公正、客观的评分机制。(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