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一场“委员议事”集中采访活动
多领域齐头奋进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
如何更好地发展广西的“甜蜜事业”?打造广西文化品牌,讲好广西故事,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1月24日,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一场“委员议事”集中采访活动。6位政协委员围绕如何推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守好八桂粮仓、贡献企业家力量、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广西农林业绿色转型、打造广西文化品牌等内容回答记者提问,带来亮点满满的“好声音”。
稳产提质降本增效 让“甜蜜产业”更甘甜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东糖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林伟民
广西是我国蔗糖的主产区,全国每三勺白糖,就有两勺来自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原料蔗生产基地和食糖主产区,广西原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糖罐子”。
采用机械化收割甘蔗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资料图)。通讯员 黄金晴 摄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东糖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伟民从事糖业这一“甜蜜事业”已经30多年。他表示,东糖集团是我国最早建立最长(甘蔗糖)产业链的企业,2005年在来宾市开始建造纸厂,利用蔗渣制浆造纸;2007年,与法国乐斯福集团合资建厂,建成了全球技术领先、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以糖蜜为原料的生产酵母企业;2019年,为了延伸产业链,他提出打造环保餐具产业集群的提案。经过多年努力,现在来宾已经建成国内最大的以蔗渣浆为主要原料的环保餐具生产基地。目前,广西已建成较完整的甘蔗糖循环产业链,而东糖集团的产业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糖业发展一头连着国家食糖安全,一头连着蔗农增收致富。下一步,东糖集团将继续为推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糖企稳产、提质、降本、增效,促进蔗农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统筹重大项目建设 全力守好八桂粮仓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 许瑾
粮食安全是稳定国运民生的压舱石。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许瑾表示,粮食局承担全区粮食流通宏观调控,履行“为民护粮”“为国守储”的光荣使命,她深感责任重大,将重点围绕粮食的“收”“管”“储”“供”“改”等方面抓好工作。
具体来看,要以“首考”为指挥棒,夯实各级粮食安全生产部门的主体责任。科学制定全年粮食收储计划,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收储新格局。深入开展粮食流通“铁拳行动”,以“互联网+”实现全过程穿透式监管。全面完成年度地方粮食收储任务计划,确保仓库充盈。构建自治区市县多级联动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稳价保供。深入开展全国粮食流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国有粮企改革三年提升行动,提升国有粮企现代化治理水平。深入实施“五个一”活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此外,在粮仓建设方面,统筹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力争全年实现新增和升级改造仓房仓容双双超10万吨以上。粮食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实施优质粮工程,以优粮优价和优粮补贴政策,提高种植粮食的收益,激发粮农种粮积极性。
许瑾表示,要以此次大会为动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守好八桂粮仓,让粮食和物资储备实现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办好企业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桂品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燕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桂品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燕表示,党委和政府十分关心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过去一年,国家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一连串的利好消息释放出的信号,为广大企业家朋友提振了信心,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苏燕提出,作为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要弘扬敢闯敢拼的精神,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把企业经营好,和人民同频共振,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从脱贫攻坚时期参与“万企兴万村”,到设立“燕子希望基金”,再到2023年7月在南宁市残联的支持下,她联合部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成立了南宁市残疾人事业服务协会,充分广泛地联系了广大社会资源力量,全面助推残健融合的事业发展,解决残障人士的就业创业问题,帮助更多残障人士,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苏燕表示,新的一年将继续履职尽责,广泛联系界别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科教振兴等委员行动,希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凝心聚力把企业办好,为构建新时代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企业家力量。
培养小语种人才 助力中国—东盟交流交融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 韦茜
广西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如何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培养更多复合型小语种人才?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韦茜说,小语种,大舞台。小语种人才培养,就是为出海企业搭台,为企业向海图强搭“大舞台”。
小语种直播间助力“桂品出海”,促进与东盟经贸合作(资料图)。记者 黄红锦 摄
韦茜表示,小语种也为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搭建民心相通的“舞台”。广西外国语学院建校20年来,与东盟国家7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海外建立起超过100多家海外实践就业基地,为中国—东盟教育、文化、经贸交流服务,也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搭建起了民心相通的“舞台”。
在韦茜看来,20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发展更加紧密,对复合型小语种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广西高校从“被需要”转变为“走出去”、主动服务,建立起了一系列的“产业学院”。站在“海上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的新时代风口,应高度重视小语种人才培养,抓住机遇,用人才培养、人文交流、产教融合的方式助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创新技术转化成果 助力农林业绿色转型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秀汕
作为一名深耕土壤肥力研究30多年的科技工作者,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秀汕认为,广西农林业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应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创新。比如:系统创新和推广数字化精准施肥,增施功能性有机肥,化肥农药增效减量等,阻断土壤酸化形成机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治酸改土,改善土壤生态,走绿色低碳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邓秀汕介绍,广西力源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围绕难点重点,联合多家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系统创新,开发了土壤大数据平台、农林可视化管控云平台、碱性生物功能有机肥产业化技术体系,打造了“减污降碳协同产业振兴系统解决方案”,为系统解决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环境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绿色低碳。
邓秀汕表示,今后将继续响应“科教振兴委员行动”号召,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提升创新,加大成果转化应用,以那坡县为绿色发展示范区,助力广西农林业绿色转型,为我国南方地区和东盟国家酸化土壤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提供“广西方案”。
推动更多桂港合作 打造广西文化品牌
●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副会长、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秘书长 王祖蓝
“长期以来,广西的文化品牌建设收获了很多的关注。”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副会长、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秘书长王祖蓝表示,广西“科目三”近期在网络上走红,在本地与海外都收获了很多关注,特别是短视频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王祖蓝表示,除了广西“科目三”火爆,螺蛳粉广受欢迎,最近,“小砂糖橘”也火了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文化自带‘热梗’,再次激发了广西人民对于本地文化的自信,我们也可以思考怎么让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其中。”王祖蓝认为,年轻人在这些网络现象传播过程中不仅仅是关注者或是“粉丝”,他们更像是文化的传播者、内容的制造者。对此,他建议,推动更多的校企合作,助力年轻人创作更多的内容,打造广西的文化品牌。
“作为一名港澳委员,我特别希望能够发挥香港的国际化优势,讲好广西文化故事。”王祖蓝表示,每年香港都有很多国际化的展览,如IP展、书展、影视展等,可以让更多的广西文化参与其中,向外国友人展示广西的文化品牌。他非常希望继续牵线搭桥,能够推动更多的桂港合作,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西故事。(记者 廖欣 韩沛 )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