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巾帼绽芳华,明媚如春光。如今,各行各业的女性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书写着励志人生。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这一刻,她很美”特别报道,采访了民警、地铁行车调度、数据接收工程师以及遗体防腐整容师4名职业女性,聚焦她们在工作中的“高光时刻”,聆听她们在生活工作中的故事。这些职业女性投身热爱的领域,用智慧和辛劳在职场闯出“一片天”。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光芒,也感受到了新时代女性自信、勇敢、坚韧的“她力量”。
“追星星”的“00后”女工程师
接收卫星数据保证任务可靠执行
今年是“00后”王景萍工作的第3个年头。她是南宁世纪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据接收工程师,3月6日下午,她来到西南遥感卫星地面站,仔细检查天线设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她娇小的身影格外美丽。作为一个“追星星”的人,王景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保证卫星接收任务的可靠执行,也诠释着女性的奋斗之美。
“上小学时,我在课文里读到了杨利伟搭乘火箭俯瞰地球的故事,那时我觉得真是太酷了!”王景萍笑着说,儿时的这段记忆让她对太空充满了向往。虽然长大后她没有成为航天员,但大学时她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读,现在的工作也给了她接触太空、航天和卫星的机会,能够间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让她感到非常幸运。
2022年8月24日,“南宁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并成功入轨。这是首颗以南宁命名的卫星,具备超高敏捷、超高稳定、超高精度获取影像能力。王景萍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她在位于北京的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接受培训,食堂里播放着“南宁一号”卫星的直播信息,整个部门的人都紧张地盯着屏幕,大家都在静静等待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直到顺利入轨,大家才松了口气。这也成为她从业以来印象最深刻的经历。
王景萍说,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追着星星跑”,“观天”“看地”,进行卫星的数据接收与传输,以及管理维护地面接收设备的稳定运行,通过排除设备隐患保障日常设备的稳定运行,确保在出现突发情况时,依旧能保障卫星数据的正常接收,相当于多重保险。
每当有接收任务的卫星飞过,她都会提前调整好天线角度、对准卫星经过的轨道进行跟踪,“抓”住卫星发回的宝贵数据,工作忙碌又充实。
在这个行业里,女性数据接收工程师的占比并不大。“女生做事会比较细心、周到,就以我来说,我有点‘强迫症’,希望自己能尽善尽美地完成每一项工作。”王景萍说,她的工作对于精确度、严谨度要求很高,而她的性格对于自己的工作而言也有很好的助力。
换下工作服,生活中这个俏皮可爱的女孩爱好很广泛,喜欢跑步、看电影、追剧、看书、做饭。谈及今年的目标,王景萍希望自己可以接好每一轨任务数据,在年终汇报工作时能自豪地说:“今年圆满完成任务指标!” (记者廖欣 )
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最强大脑”
以专业知识、应变能力为旅客创造舒适乘车体验
“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行’贯穿所有人的生活日常,能保障市民的日常出行,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近日,记者来到南宁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大厅,南宁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线网管控中心行车调度邵银兰在调度台上认真盯控地铁运营,清晰下达指令。这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在工作中专注干练,默默地为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贡献“她”力量。
如果将地铁行车网络比作人体的神经系统,那么行车调度便是“最强大脑”。邵银兰今年26岁,2020年进入南宁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工作。她在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工作中抽空钻研规章,将40多个专项预案、100多个现场处置方案熟记于心。通过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她在应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用专业的知识和超强的应变能力为乘客创造平稳、舒适、便捷的乘车体验。
今年大年初六,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动漫展活动,邵银兰通过监控和进出站客流差额数据,敏锐地发现进出地铁1号线会展中心站客流差额近1.5万人,散场时将出现大客流,现有行车间隔无法满足运输需求。邵银兰提前布置备用列车,采用单向加密方式缩短行车间隔,准确、快速、有效地疏导短时2万客流,向市民乘客提供了一流的列车服务。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南宁地铁的行车调度是24小时轮班制,没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无论是“五一”、国庆,还是中秋、春节,他们都坚守在岗位上。今年春节是邵银兰在岗位上度过的第3个春节。尽管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她也有一丝落寞,但当她看到监控里乘客面带笑容安全到站的画面时,她明白总有人要回家,也总要人坚守。于是“坚守”岗位成为她自己春节的别样年味。她和同事们并肩战斗在春运一线,用坚守换来万千旅客的团圆。
“在行业内外普遍认为女性不适合这份工作,但是我认为女性有自身的优势,女调度员的温柔细心在工作上可以与男调度员的利落干练互补。”邵银兰说,行车调度工作安全压力大、技术要求高,从业者绝大多数是男性。目前,南宁地铁1至5号线共有80名行车调度,其中有6名是女性。在邵银兰看来,在这个岗位上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所面临的压力、风险和考核都是一样的。柔肩也可担重任,巾帼何曾让须眉。邵银兰说,她将把青春和梦想融入工作实践,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为南宁轨道交通运营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廖欣)
做生命尽头温暖的守护者
让逝者留下最美样子告慰家属
面对着最没有温度的遗体,做着最有温度的工作。为逝者净身穿衣、整容化妆,进行遗体防腐、缝合以及器官重塑,这是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95后”女孩许彬玺作为遗体防腐整容师的工作日常。
今年是许彬玺入职工作的第6年。在工作台上,摆放着酒精、钳子、镊子、化妆刷、化妆棉、遮瑕膏、眉笔、口红……这些都是她工作时用到的工具。
许彬玺说,选择进入殡葬行业工作是受表姐的影响。起初她是带着对这份职业的好奇,选择就读湖南某院校的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在学校里系统学习殡葬专业课程和难忘的实习生活经历,使她渐渐地从满足好奇心转变到对职业的认可和敬畏,“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满足家属的合理服务诉求。通过防腐、整容、化妆等技术让逝者焕发生气,看起来自然祥和。维护了逝者的尊严,也安抚了逝者家属内心”。
温暖着“两个世界”的人,这样的体会在正式踏上从业之路后变得更真实。许彬玺还记得,今年刚过完元宵节,一名女性独自一人来为她母亲送行。在与这名女性交谈中得知,在她小时候,一家三口出行不幸遭遇车祸,父亲失去生命,母亲为了保护她失去了右腿,做了截肢手术。往后的日子,母亲与她相依为命,含辛茹苦地抚养她长大。
让许彬玺最为动容的是,逝者女儿说,她小时候出门去学校或去玩,到如今出门去上班,她每天都和母亲说“再见”,母亲每天也会和女儿说“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可这一次告别就是女儿与妈妈的最后一面。许彬玺说,都说母爱是无解的命题,母亲在危急关头保护了女儿,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培养、守护她;而在母亲生命尽头,女儿又一直陪伴母亲,勇敢地表达她的爱。
“这样的爱,也深深触动了我。”许彬玺说,当她为这位母亲化好妆后,逝者的女儿一直在向她表达感谢。许彬玺说,因为这份职业的特殊性,她每天经历着别人的人生告别,她也重新看待和审视生命历程:“时间在往前走,人也得往前走,就像《后会无期》里的一句话‘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当我用专业真诚的服务,给予逝者家属力量和温暖,引导他们正面宣泄悲伤的情绪,使家属情感得以释放,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也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记者彭媛媛 )
守牢百姓“钱袋子”的女刑警
去年10月参与办理刑事电诈案件25起,破案25起,实现“100%破案”
刘柯兰记录案件侦查推进的细节。记者覃祖稳 摄
出现场,调查取证,分析研判,蹲守,押解,审讯……工作中,她与男民警一样当仁不让;精耕刑侦反诈责任田,她把全部热忱注入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上,用刚柔并济的干劲和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扛起了属于自己的“半边天”。
刘柯兰是一名共产党员,2020年开始从事公安工作,目前在派出所主要负责刑事侦查工作,日常对接电信诈骗方面的案件,对线索进行分析、研判。
近5年的从警经历,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几年前在朝阳广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年纪比较大,跛脚,反侦查意识比较强,手握刀具,从朝阳广场一路逃往江南区苏圩镇,躲进了荒地里。刘柯兰与男同事组成的侦查组带着两只警犬四处搜查。搜查了一天一夜,刘柯兰不畏艰辛,在她疲惫之时,唯一的信念就是尽快抓捕嫌疑人。最终,侦查组在江南区苏圩镇靠近钦州的荒地里,将嫌疑人抓获。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往往隐蔽性很强。为了侦破案件,就需要用到化装侦查的方式。不过,这项危险的任务,大多由男性侦查员承担。
2021年,刘柯兰被暂时抽调到兴宁公安分局责任区刑侦二大队从事反诈工作。由于表现出色,她这一待就是一年多。2023年9月,腰塘派出所成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班,工作能力突出的刘柯兰被安排在专班工作,开始了她的“反诈之路”。
面对电信诈骗手段的翻新,她一面埋头钻研,一面细心研判,反复研究更改侦查方法并在办案过程中灵活运用;嫌疑人看不见摸不着,她千里追踪,经常一待就是半个月,有过风餐露宿,有过彻夜无眠,更有过“抓捕落空”时的怅然若失;只要办案,她不让须眉,敢于冲锋;突击审讯时,她更是攻坚克难,以“法”“情”击溃嫌疑人心理防线……
她坦言,在审讯嫌疑人时会让她感到有点压力。女民警的形象没有那么强的威慑力,没有强烈的压迫感。但是,这一特点反而成为她的优势。“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差,不同的特点都能成为各自的武器。”
2023年10月,刘柯兰共参与办理刑事电诈案件25起,破案25起,实现“100%破案”;追赃挽损162389.7元,其中7起案件实现100%追赃挽损。
自2023年9月开展“电诈警情日研判”以来,腰塘派出所共有15起电诈案件实现全额返还。 (记者韦薇 通讯员付臻 )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