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春雨”润大地、“花果经济”显生机 希望的田野涌动澎湃活力

现在正是小麦拔节期,在浙江湖州南浔区,植保无人机缓缓起飞,给田里的秧苗施肥、喷洒农药。当地依托农业大数据平台,采取田间分类管理,实施“智慧种田”,更加精准地管理田块,增产保质。今年,湖州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52万亩。

河北景县:智慧“春雨”润麦田 现代农业助发展

在河北衡水市景县,这里的冬小麦进入返青期,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当地农业云平台的数据,为不同田块提供适合的灌溉量、施肥量。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智能灌溉不仅省时省力,还能节水三分之一以上。今年,景县的小麦种植面积达91万多亩,采用智慧灌溉系统的有18万亩,占比近五分之一。

广西象州:农机种蔗忙 走好“甜蜜路”

这里是广西来宾市象州县运江镇的千亩连片甘蔗种植基地。多台大型甘蔗耕种机正在作业,土地平整、培土覆膜、甘蔗下种等均能一次完成。今年,蔗农选择了脱毒种苗,具有出苗快、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势,预计每亩能增产1至2吨。据介绍,象州县是广西的主要甘蔗产区之一,今年的种植面积近20万亩,预计春种将持续至4月底。

以花赋能 “花果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月正是踏春赏花的好时节。陕西、四川等地的春花迎来了盛开期,当地以花赋能,用“花果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陕西大荔县双泉镇,千亩杏花林迎来了盛花期,一团团、一簇簇的杏花粉白娇嫩,远远望去如粉色纱幔覆盖田间。当地果农也抢抓时机对果树进行人工授粉、修剪枝条,提高果树坐果率。

这两天,四川遂宁蓬溪县任隆镇3万多亩桃花也竞相绽放,为春天增添一抹色彩。桃树下,游客们或漫步、或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一刻。

近几年,当地着力发展桃产业,形成了早、中、晚熟多品种的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桃子产量2万余吨,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果农超过百户。

七部门启动春耕备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聚焦种子肥料农药 严防进村虚假宣传

春耕生产已由南向北全面展开,正是农资购买高峰,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启动春耕备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聚焦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肥料和农药3类农资,深入查找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农资门店存在的问题。

种子主要是制假售假、未审先推、无标签的“白皮袋”问题,肥料主要是养分不足、标签标识不规范问题,农药主要是隐性添加、成分不达标问题。

进村虚假宣传兜售化肥具有蛊惑性、隐蔽性、游动性,要提高警觉,主动发现、及时报告,让虚假宣传无处藏身。对网络越区违规售种,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加强协同治理,压实平台责任,督促平台开展自查整顿,严防品种虚假宣传和越区推广销售。

安徽693个育秧中心陆续进入早稻育秧

这两天,安徽各地抢抓农时,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为培育好苗、粮食丰产打下基础。目前,安徽全省的693个育秧中心已陆续进入早稻育秧阶段,用科技助力春耕生产。

在安徽马鞍山博望区的一家水稻育秧中心里,水稻精量播种生产线正在作业,工人只需将干净的托盘放到机器前端,随后撒土、播种等工序就一气呵成,最后再由机器人将播好种的秧盘摆好,实现了一键操作,省工省时,非常智能。

智能化育秧生产线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缩短出芽时间。今年,马鞍山市水稻种植面积达175万亩,各类工厂化育秧中心120家,工厂化育秧率达到40%。

同样,在安庆市望江县的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中心里,全自动流水线也开足马力。制作好的秧盘快速转运到育秧大棚,成苗率达98%以上,25天后就可以进行机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