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共为重点企业送工1.26万人!南宁市着力抓好“稳就业”助力“稳增长”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陆海清 陈蕴康)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经济发展。近年来,为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南宁市人社部门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充分联动“稳就业”与“稳增长”工作,助力全市经济发展持续焕发生机活力。

强化服务 全力保障实体经济招工需求

近日,记者在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里各类机器运转有序,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得益于送工政策的支持,我们年后复工复产一共得到送工百余人,包括技术工和一线的操作工人,基本上满足了生产需求。制造企业对产能和销售的要求比较紧迫,及时的工人输送能让我们顺利完成订单。”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人事科科长黄宝弘说。

在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记者 陆海清 摄

近年来,南宁市先后落地了比亚迪、宁福新能源、太阳纸业、潮力铝业等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南宁市组建了“服务企业用工 促进农民增收”专项行动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包括发改、工信、财政、教育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2023年,共为重点企业送工1.26万人,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

为了全面抓好公共就业服务,市人社部门大力推进“就业暖心·桂在行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金秋招聘月”等“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2023年,全市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756场,提供就业岗位76.25万个(次)。在入职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之前,黄鹏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在他迷茫之时,人社部门的帮助就像一场及时雨,为他推荐了招聘信息,让他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我从普通的操作工干起,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黄鹏开心地说。

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群众务工需求,市人社部门每年还组织“点对点”送工上岗活动,在南宁市农民工务工集中的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开通农民工返岗“点对点”直通车,畅通“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送工绿色通道。2023年,通过专列专车等方式,“点对点”送工到岗2.74万人。

“在‘春风行动’期间,各级人社部门早安排、早布置,除了送岗位、送政策外,还有‘点对点’送工、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通过多种活动载体宣传南宁市各类企业的招聘信息。同时,通过各级服务网点将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推动各类求职人员就近就地高质量就业。”南宁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方静表示。

聚焦产业 系统培育实体经济产业工人

紧跟全市产业发展特色和市场用工需求,市人社部门推动建立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家政服务、新领域新业态4个领域为重点,以地方特色产业技能人才为补充的首府南宁“4+N”急需紧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建立“3+10+1南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政校企合作联盟”。印发《南宁市实施“4+N”职业技能培训品牌三年行动方案》,联动整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技工院校结对帮扶乡村振兴、新业态重点联系城市职业技能培训、“八桂系列”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等职业技能提升工程。2023年,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311人次(其中开展企业职工培训9095人次),累计帮助各类企业解决用工47113人。

同时,聚焦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就业,市人社部门发布《南宁市2023—2025年度重点鼓励培育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同步发布配套的《南宁市重点鼓励类技能人才培育政策支持清单》,成为全国首个涵盖地方劳务品牌建设需求的技能人才重点鼓励培育目录。《目录》共分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家政服务从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从业领域和乡村振兴(劳务品牌)从业领域等六大部分,收录了50个职业(工种),其中包括多种紧缺职业(工种),针对性服务实体经济产业人才需求,配套了10项具体支持措施,实现全市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紧密联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注重创新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人才需求

2021年7月,市人社部门创新打造的全国首个“智慧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上线。平台整合全市39个单位的74项人才服务事项,配套开发建设的“南宁有才测评站”,将60个事项、81项政策文件,组合设计出419种测评规则、63个优惠待遇,成功实现了人才精准“画像”和政策速配。上线以来累计访问184.25万人次,人才测评6.26万人次,受理申报人才事项达4.66万人次,为各类人才来邕留邕就业创业,助力实体经济引才需求,提供强有力支持。

此外,南宁市积极探索人才评价方式改革。全面优化升级高层次人才认定目录,突出以科研成就、实际贡献和市场认可为依据的人才评价导向,构建科学、精准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在尊重举荐人意见的基础上,增加跟举荐人现场确认的环节,规避人情举荐风险。截至2023年12月,南宁市共认定高层次人才5838人次,其中A类16人,B类92人,C类370人,D类1438人,E类3922人。

不仅如此,组织、人社部门多方对接,未来将进一步拓展高层次人才服务内容,如高铁机场VIP、乘坐公交地铁、游览景区公园等方面的优惠服务等,不断增强高层次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认同感。

加大力度 跟进解决实体经济发展难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市人社部门建立了常态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安排副科级以上干部职工219人联系服务企业462家,共收集77家服务企业反馈需协调解决的困难问题153条,均已答复或解决。

按照“群众什么最难就破解什么”的改革思路,市人社部门聚焦群众和企业的诉求焦点,创新设立了“四不”(办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领不到薪)反映窗口,实行专窗专人受理,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在“南宁智慧人社App”等网络平台同步设置线上反映端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稳就业保民生兜底服务。对企业或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场能协调解决的当场予以协调解决,现场不能协调解决的分派为“工单”督办,限时办结。2023年全市49个“四不”反映窗口共协调解决“办不成事”326件,解决企业招工难题72家(次),解决就业难题239人次,帮助劳动者追回薪资报酬536万元。

幸福的生活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南宁市人社部门心系群众就业,服务企业发展,用心用情推出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举措,让群众追求美好明天更有底气,让经济发展引擎更加强劲。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陆海清 陈蕴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