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AI换脸技术不容滥用,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一起“涉黄AI换脸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浙江杭州的虞某利用AI换脸软件制作并传播大量淫秽视频,侵犯了众多女明星的肖像权,其行径之恶劣,令人震惊。最终,虞某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被判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此案不仅是对个人违法行为的惩罚,更是对滥用新技术挑战法律底线行为的严厉警告。

AI换脸技术作为近年来的科技新宠,原本在影视制作、娱乐搞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随着技术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却将其用于非法牟利,严重侵犯了他人权益,败坏了社会风气。虞某的行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利用这一技术制作淫秽视频,不仅损害了被换脸者的名誉和形象,更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公然挑战。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法律不会缺席。虞某被判刑的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充分说明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都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庇护伞。任何试图借助新技术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要解决AI换脸技术被滥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强对AI换脸技术的监管和审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引导大家正确使用新技术。同时,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加强对上传内容的审核和管理。最后,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工作,提升“反AI换脸”技术的能力,为打击滥用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这起“涉黄AI换脸案”的判决,是对滥用新技术行为的有力打击,也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有力维护。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警醒自己,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更要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让新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宁实平)


(作者:宁实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