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宁市隆安县震东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人大代表来自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展现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
从接待室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当天是震东社区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选民接待日,居民们正在咨询就业、医疗、就学、法律等问题。人大代表梁佳认真听取选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并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释说明。自建站以来,人大代表累计接待群众18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1条,已协调化解矛盾纠纷20起。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在城厢镇人大积极协调下,震东社区打造了民族团结便民利民“九个中心”,即: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就业服务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日间照料中心,一个儿童活动中心,一个平价购物中心,一个综治服务中心,一个物业服务中心。通过打造15分钟服务圈,进一步优化社区生活服务品质震东社区,为搬迁各族群众提供优质、便利、高效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第二期播音主持公益课堂。
家住和鑫佳园小区的居民李大哥笑着说:“从家到党群服务中心非常方便,有什么困难直接就到那儿办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也特别高。社区内不仅有平价的超市和食堂,还有很多娱乐设施、活动场所,不仅解决了我们买菜、吃饭、购物的日常需要,还能满足我们医疗社保、就学就业、休闲娱乐的需求,在这里生活我感到很幸福。”
各族群众在长者食堂就餐。
“作为广西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多民族群众集中安置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带来了融入难、管理难、就学难、就业难等多重挑战。”隆安县人大代表、城厢镇震东社区党委书记李英乐说。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震东社区依托社区网格员,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走访入户和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了解各族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加快各族群众融入社区,进而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4年第一期主要面向宝妈群体开设的制衣培训班正式开班。
针对各族群众反映就业难的问题,设立震东安置区就业服务站,深化拓展“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同时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开展电工、焊工等实用的技能培训班、协调建设就业帮扶车间,有效帮助搬迁各族群众解决就业难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目前,震东集中安置区搬迁人口实现就业5652户12897人,基本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人一户”就业。
“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现场。
为推动构建新时代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城厢镇人大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打造同心文化广场、同心文化长廊、同心手工坊等一系列满足群众日常需要的场所,并在春节、“三月三”、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系列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同的社区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进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城厢镇人大还在震东社区民族团结文体活动中心举办文明实践活动,提供维修家电、爱心义剪、健康问诊等贴近民生的服务,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幸福和谐家园。截至目前,城厢镇人大共开展主题教育宣传、主题公益课堂、和谐邻里文化活动、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435场次,受益群众7万余人次。(通讯员 王旭)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