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进行全国文物普查对守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夯实了工作基础。
明确工作任务 加强队伍建设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方工作任务。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南宁市“四普”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普查实施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明确普查工作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和“四普”宣传工作的相关要求。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提供文物线索,组织动员有关单位配合文物行政部门做好普查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对接、落实,协助研究解决普查中涉及本系统的重要问题,协同做好普查文物的安全和保护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普查实战能力。南宁市组建了由市属文博单位、县区文管所等相关人员组成的19支普查队伍,人数近300人,覆盖全市各县(市、区)、乡(镇)。6月19日—21日,南宁市在横州市举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骨干能力提升班,邀请自治区普查专家为全市“四普”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普查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目前,全市文物“四普”工作已全面进入实地调查阶段,年底前将完成“三普”期间登记在册的全部532处文物的复核工作,并调查、认定、登记一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
抓好文物保护 压实安全责任
加大经费投入,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南宁市通过向上级申报专项资金、业主自筹、财政支持等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积极推进水街、中山路和“三街两巷”二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组织开展南宁孔庙主体建筑修缮工程以及南宁会议旧址、南宁望火楼、皇姑坟、文桐戏台、镇宁炮台等多个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组织开展三江口历史文化资源考古调查勘探;充分发挥文物场地作用,利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湖会馆、南宁商会旧址建设南宁骑楼文化陈列馆、老南宁记忆陈列馆等,讲好南宁故事。
加强文物巡查,压实文物安全责任。南宁市针对文物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防范应对措施,落实文物安全属地领导责任。同时,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建立文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保障文物安全经费投入,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探索工作经验 营造普查氛围
试点先行,探索南宁经验。南宁市选定文物分布最多的横州市和武鸣区作为文物“四普”工作的试点县(市、区),在普查试点中检验并完善技术路线、工作流程、标准规范、普查系统及采集软件,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为全市“四普”工作的全面铺开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整合宣传资源,营造浓厚普查氛围。南宁市协调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组织市、县级媒体,推出普查工作报道。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资源播放“四普”公益宣传片、宣传标语,提高知晓率,扩大覆盖面。通过开展文博知识讲座、文物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专家向公众宣传文物普查和保护知识;联合社区、学校、博物馆等共同开展线下主题活动,提升公众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四普”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记者 吴潇)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