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秀区中山街道成功入选第六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这是继去年青秀区南湖街道入选第五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后,青秀区辖区又一街道获此殊荣。截至目前,青秀区已经建成“扫黄打非”基层站点131个,其中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5个。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的信息截图
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
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新学期开学,正是广大中小学生购书的旺季,为进一步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持续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中山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与青秀区“扫黄打非”办、南湖公安分局、南宁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青秀大队、青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在辖区联合开展了出版物市场联合执法检查。
此次行动中,执法人员主要对中山街道辖区出版物经营单位、集贸市场等文化经营企业单位是否存在无证经营,是否存在销售盗版或非法违禁出版物,是否存在销售淫秽色情、暴力恐怖、封建迷信等内容的出版物和印刷品、是否存在销售或传播有害内容出版物,及对人流量较多的集贸市场、游商地摊点位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了重点排查。在检查中,工作人员还进行了“扫黄打非”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提升经营者的守法意识,敦促其积极参与到“扫黄打非”行动中来。
▲中山街道联合相关部门在广西图书批销市场检查(中山街道供图)
中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建周称,街道目前已实现“扫黄打非”行动常态化巡查、检查,主要是不定期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对校园周边书店、出版物市场开展全面清查,对校园周边经营盗版及含有淫秽、色情、暴力、血腥等内容非法出版物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排查整治。同时,针对辖区的学校周边、小商品市场、文具店、批发市场等开展儿童玩具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对其供销渠道是否合法,玩具产品是否标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注意事项,玩具是否存在内容低俗等情况认真审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责令停止销售,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切实消除儿童玩具各类隐患。
建立信息员队伍
延伸“扫黄打非”工作触角
中山街道发动街道“夕阳红”“红帆”“五老”等志愿者队伍和物业保安、保洁工作人员,结合辖区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力量,建立“扫黄打非”信息员队伍,积极开展“绿书签”“扫黄打非”宣讲等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
在中山街道七星社区,就有这样一支七星“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有69人,他们在日常巡逻过程中发现有经营涉黄、赌、毒之类的商贩时,都会第一时间上报给社区联系相关执法部门进行查处。”中山街道七星社区党委副书记黄小玲称,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志愿者们作为监督员、宣传员和信息员,发挥“传声筒”和“连心桥”作用,延伸“扫黄打非”工作触角,构建“扫黄打非”工作新格局。同时,志愿者们还在校园周边开展护校行动,筑牢孩子和家长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思想防线。
▲志愿者在仔细检查书籍(七星社区供图)
筑牢“一盘棋”意识
让“扫黄打非”渗透到每个社区
近年来,中山街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阵地优势,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街道本级、13个社区(村)“扫黄打非”基层站点的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将辖区分成13个大网格118个小网格,每个网格配齐网格长、网格员、网格城管、网格民警、志愿者,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定其职、人负其责”的综合治理局面,让“扫黄打非”渗透到每一个社区管理“细胞”。同时,还联合城区相关执法部门、辖区单位、学校等党组织建立街道“大工委”,筑牢“一盘棋”意识。
中山街道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将这些场所作为宣传“扫黄打非”工作阵地,充分发挥站点功能作用,将“扫黄打非”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家风家教等相结合,普及“扫黄打非”政策知识,将“护苗”行动、“绿书签”等“扫黄打非”工作与社区公共文化主题特色活动有机融合,推进“扫黄打非”入脑入耳入心。三年来,中山街道开展家教家风宣讲、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清廉社区等文明实践活动500余场,惠及8.3万余人次。
同时,中山街道还将“扫黄打非”宣传服务融入理论宣讲、关怀服务、治安巡查、纠纷调解、文艺表演等5支志愿服务队中,结合辖区群众服务需求,中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还设置了音乐室、健身室、书画室、绿房子、“稻鸣书屋”等10多个活动室,为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提供了阵地保障,结合“扫黄打非”主题,开展了“全民阅读”“爷爷奶奶我为您读报”等活动,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了194场活动,惠及人数达2万余人次。
讲好身边红色故事
推动“扫黄打非”工作
青秀区中山街道辖11个社区、2个城中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雷经天故居、雷沛鸿故居、洋关码头等多处红色资源。如何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推动“扫黄打非”工作?中山街道下了一番功夫。
“街道主要是通过挖掘先进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通过宣讲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意识。”罗建周说道,中山街道以河堤新街社区为中心,将周边雷经天故居、雷沛鸿故居、洋关码头、邕宁电报局、五属会馆、陶公馆和冬泳亭等多处红色资源、辖区单位中山派出所红色教育基地和南宁标志中山路夜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中山街道红色教育线路,打造中山街道“红帆引领百年中山”党建教育品牌,通过将“扫黄打非”工作与“红帆引领百年中山”党建教育品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带动效应。
此外,中山街道依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居民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构建了“街道—社区—小区”三级“扫黄打非”工作体系,结合南宁市政法云平台信息系统,网格员按照职责要求,定时开展巡查,及时将发现的涉及“扫黄打非”有关非法活动和信息录入广西综治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由综治中心逐级汇总提交上报,进一步拓展“青秀通”新功能,形成了一套“覆盖到位、上下联动”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
下一步,中山街道将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在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动态掌握并加大对“扫黄打非”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策划开展更多适合青少年群体特点的思想教育、宣讲展示、社会实践等活动,深入开展涉未成年人有毒有害出版物、信息专项整治和校园周边清理整治,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