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乡风,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青秀区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农村群众文明程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为鼓励先进、示范带动,将在“青秀发布”推出【文明乡风】专栏,深入挖掘基层鲜活经验,集中展示青秀文明乡风建设成果。
穿行在青秀区刘圩镇刘圩村罗坡,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环绕田野、穿越村庄,屋墙上涂鸦色彩斑斓,长廊里欢声笑语,仿佛步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中。
“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眼见着环境越来越好,在这的生活也越来越舒心。”村民罗善仁谈起村里的变化,瞬间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美丽乡村焕新颜得益于村规民约的浸润。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记者在刘圩村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刘圩村村委会,村规民约宣传板格外醒目。
据了解,刘圩村将村规民约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向村民广泛征集“金点子”,深入群众共商起草,再多方审核、把关,确保村规民约合法、合情、合理。最终经过村民代表表决,修订完善20条包括环境卫生、乡村建设等内容的村规民约,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让村民行为准则有了新“标尺”。“自制定村规民约以来,村里的风气明显变好了,既保证村里的环境卫生,又对大家起到约束作用。”刘善文告诉记者,刘圩村通过村规民约带动村民投身村庄清洁行动中,不定时组织村干部、保洁员、村民一起整治村庄内的环境卫生。如今,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刘圩村环境一天比一天美。
村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成为村民自治的生动实践。告别脏乱差,拥抱洁净美,村民获得感满满,也让他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在文明新风的带动下,我们会自觉把自家房前屋后收拾干净,还会告诉孩子们垃圾分类小知识,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大家积极爱护村内环境,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村规民约刷新了乡村“颜值”,这让刘圩村村民黄翠林赞不绝口,“现在村里干净又漂亮,闲时还会和小姐妹跳广场舞,心情舒畅极了!”
如今的刘圩村,村民人人讲村规、家家守民约,村里逐渐形成了文明、上进的良好风尚,一幅和谐美的乡风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乡风文明落地生根。”刘圩镇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