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那陈镇和平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冼慧莹 通讯员 陈蕾 黄莉桃)近日,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通报表扬2022年度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及优秀试点村的通知》,良庆区那陈镇和平村被评为2022年度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获财政奖励资金50万元。这是继那陈镇邕乐村、那马镇坛良村之后,良庆区获评的第三个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

近年来,良庆区那陈镇和平村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辖区内建有自治区级产业示范区——那陈镇和平村农利来种禽产业示范区,此外还有温氏集团、陆空达公司、和平村松香厂等经营主体。和平村先后荣获自治区生态村、南宁市“绿色示范村屯”、第三十一批南宁市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注重内涵提升,传承历史文化

和平村将挖掘村落优秀传统文化列为一项日常工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结合乡村风貌改造做好历史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通过讲述当地一直流传的“善人福地”“岂感山泉”“世外桃源”“神秘坛选”等神话传说,让群众牢记自家引以为豪的“严教养、畏法纪、勿非为”祖训族规和“饮水思源,孝行尊亲”孝道感恩文化,以好家教好家风好家训带出好乡风、好民风。

在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群众自愿投工投劳4200多人次,拆除危旧房和乱搭乱建建筑共115间,自愿出让土地、鱼塘30余亩,利用房前屋后破旧的厨房、牛栏、猪栏等地建设微菜园、微果园、美丽庭院,并主动让地建设村史室。采用砖块、鹅卵石、瓦片、石板等乡土建材,硬化入户小巷,修缮传统农房,提升乡村生态发展档次。修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青生活房屋遗址,因址而建,因貌设计,建设知青园100平方米,稳步推动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注重项目发展,强化产业支撑

2019年以来农利来绿色农业科教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温氏集团高效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先后在和平村落户,辖区内有自治区级产业示范区——那陈镇和平村农利来种禽产业示范区。

和平村通过“政企村”共建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户各方专长和优势,由政府投资建设养殖小区基础设施,拥有标的产权,通过公司专业化经营和管理,村集体获得鸡舍租金收益,农户获得土地租金收益和养殖劳务收益,来实现各方收益共享,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农利来种禽科技有限公司已吸纳那陈镇村集体经济资金30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2021年实现分红24万元,极大推动村集体增收。此外流转43户农户土地共计369.18亩,年支付租金26.8184万元,户年均收入6236.84元;温氏集团通过辐射带动和与农户散养合作方式,直接带动良庆区160余户农户养鸡,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养户合计年收入约1630万元,就地解决350多人就业。

注重党建引领,推动整体提升

和平村以那眼坡为网格治理单元,建立健全“微网格+三建六共”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解决在萌芽状态,走出了通过自然坡“微治理”撬动行政村“大治理”的乡村治理模式。

在自然坡实施党建、群建、社建“三建”联创,构建形成自然坡微治理组织框架体系。推行党员编组管理,建立党员中心户“1+X”联户制度,全村42名党员分别联系约20户家庭,每位党员代表分别联系6户脱贫户,扩展党的工作链条,团结全村人民以党为核心。

在自然坡实行“引领式”共转、“响应式”共创、“联动式”共治、“对话式”共商、“契约式”共建、“普惠式”共享“六共并行”模式,形成乡村长管长治长效工作机制。村民自愿让出4亩稻谷晒场在那眼坡建设小广场、公告栏、小景观,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得以建成。党员带头投工投劳利用废弃砖块、瓦片、石板等修建田园景观,有效实现集中养殖、住养分离,生活环境整洁有序协调、极富乡村韵味。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冼慧莹 陈蕾 黄莉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