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丰”景如画,硕果累累

盛夏时节

青秀区瓜果飘香

地里田间一派丰收的景象

瓜果挂满枝头

村民甜了心田

金色甜瓜甜如蜜

眼下,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加踏坡,一片金灿灿的颜色,约200亩的甜瓜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瓜棚里,黄澄澄的甜瓜挂在藤蔓间,每日采摘的新鲜甜瓜将从这里运往区内外各大瓜果市场,为炎炎夏日里的人们带去丝丝甜蜜。

南宁地处北回归线上,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非常适合喜水耐热的甜瓜等果蔬生长。近年来,长塘镇着力打造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持续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逐步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甜瓜等瓜果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

定西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种植甜瓜,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得益于村子地势平坦、温度适宜、光热充足等自然条件,再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种出的甜瓜脆、香、甜,深受市场青睐,并形成了“青之秀”甜瓜品牌。

李雪莲种植甜瓜已有17年。她用农家肥精心呵护几个月,终于迎来了果型齐、水分足、甜味浓的好果实。这几天陆续有人来到地里订购数百公斤的甜瓜,加上周末和节假日有很多人慕名前来采摘,李雪莲笑得合不拢嘴。“我今年种植8个大棚的甜瓜,每个大棚能收获500公斤左右,两造甜瓜预计收入五六万元。”享受着“甜蜜经济”带来的好日子,李雪莲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在加踏坡,像李雪莲这样生活加了“蜜”的农户并不少。走在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黄澄澄的甜瓜和瓜农灿烂的笑脸。定西村监委主任黄朝信说,目前加踏坡共种植200亩左右的甜瓜,今年充足的光照为甜瓜丰收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甜瓜产量要多一些,吃起来也更香甜。“辛苦了大半年,最盼望这个季节。”黄朝信觉得,虽然种瓜辛苦,但在家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收入也不错,比外出打工好很多。

除了甜瓜,定西村的葡萄、西瓜也迎来了大丰收。大棚内,一串串乌黑紫亮的巨峰葡萄挂在翠绿的藤蔓上,一个个碧绿青翠的西瓜掩映在瓜架中。盛夏的太阳火辣辣的,把人晒得睁不开眼,但果农黝黑的脸庞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他们手中与水果一并被托起的,是自己亲手种下的致富梦。

百香果香气四溢

在南阳镇的百香果种植园,果林茂密,一颗颗熟透的百香果挂满枝头,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果农们开始了欢乐而又有序的采摘工作。

他们戴着草帽,穿着朴实的衣裳,手中拿着篮子和剪刀,轻轻一剪,一颗颗果实便落入篮中。不一会儿,百香果便是满满一大篮,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溢于言表。

百香果色泽鲜艳、香气四溢,不仅口感鲜美,清热解渴,又蕴含丰富的营养,是夏日里不可多得的健康佳品。

稻花田里说丰年

一阵清风吹呀吹,吹到了刘圩香米· 香芋种植基地金黄的稻田里,一望无际的稻谷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预兆,穿梭在稻田之间,微风轻起,感受着稻田的清香。

在无声的田野上,耕作的人们各自分工忙碌着,喷洒药水。

西瓜脆甜爆汁

仲夏时节,瓜果飘香,青秀区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的西瓜迎来了大丰收,一个个皮薄瓤脆、甘甜多汁的“麒麟美都”西瓜不仅甜在百姓“舌尖”,也成为农民探索致富的新途径。

近日,记者走进青秀区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看到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长势良好,让人垂涎欲滴,棚内弥漫着西瓜的香甜气息,入园务工的农民穿梭其中,忙着采摘、搬运、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现在棚里种的西瓜品种是‘麒麟美都’,瓜虽小,但甜度高、皮薄肉脆、水分充足。”基地副总经理王珺指着藤上圆润饱满的西瓜笑着说。2023年7月,青秀区引进山东“寿光模式”,与山东寿光农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在寿光团队的指导下,青秀区刘圩镇、长塘镇、南阳镇都建起了蔬果大棚,通过安装科技设备让棚内保持适宜温度,各类蔬果的产量大大提高。

“棚里种植的‘麒麟美都’西瓜是与当地西瓜嫁接的品种,品质比较高,而且蔬果大棚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可实现冬季种植,让市民在冬季也能品尝到高品质、价格相对较低的西瓜。”基地生产部部长李高峰介绍。目前,该基地(含刘圩镇、长塘镇、南阳镇区域)种植西瓜的大棚共有25个,总面积达125亩,预计今年总产量16万公斤,将带来64万元经济效益。

在基地的控制室里,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大屏,实时监控各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土壤含水率、光照强度等数据,还能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进行浇灌、施肥,实现农业生产“一图观”“一图管”,“在网上就能种菜”,推动农业产业实现从人工化到智能化、随机化到标准化、零散化到系统化、商品化到品牌化的迭代升级。

据了解,青秀区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计划建设328个大棚,截至今年5月底已搭建完成65个大棚。基地大棚前期种植的不少蔬菜水果已经在南宁市场销售。

此外,基地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化劳动队伍”联农带农机制,推进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截至今年4月底,到基地务工的农户达7000余人次,务工工资为120—150元/天。蔬菜大棚项目建成后,还将增加1500个直接就业岗位,预计间接受益1万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