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伶俐村:简办红白事 劲吹文明风

  • 2024-07-04 10:53
  •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

取消铺张浪费的节庆活动、红白事简办新办、传承特色文化……在青秀区伶俐镇伶俐村,一场移风易俗之风正悄然改变着村里的面貌,文明新风在伶俐村蔚然成风。

红白事简办新办,引领节俭新风尚

“婚宴从简,正餐宴席不超过30桌,男女双方合办的宴席不超过50桌。每桌菜品不超过600元。宾客随礼不超过100元/人……”在伶俐村,张贴在墙上的伶俐村移风易俗倡议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伶俐村移风易俗倡议书。记者王媛 摄

伶俐村积极围绕“五个统一”工作法(即,统一操办规模、宴席标准、随礼上限、服务队伍、监督管理)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伶俐镇伶俐村党总支副书记黄子升介绍说:“今年以来,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我们向全体村民发布了移风易俗倡议书。”在倡议书里,明确提出实行红白事报备制度,以便开展监督管理;同时,明确了红白事操办规模、宴席标准、随礼上限等内容。为推动工作落实,伶俐村还充实了村里红白事服务中心的力量,组建宣传劝导服务队伍,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实效。

工作人员入户向村民宣传移风易俗。记者王媛 摄

伶俐村积极推进红白事简办新办,在丧事处理上,引导村民们遵循“简办白事,一次办完”的原则,形成厚养薄葬的良好风气。而在婚事操办上,倡导婚宴从简,不攀比、不铺张。甚至有些年轻人结婚选择不设宴或少设宴,这样不仅减轻经济负担,还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此外,村里还倡导低彩礼、简婚礼的理念。“现在村民们结婚基本不要求高价彩礼了,丧事都基本做到了简办,火葬已经普遍为村民所接受。”黄子升表示,如今村里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提起村里的变化,伶俐村村民陆德斌深有感触,“移风易俗后,倡导节俭操办、减轻随礼,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压力也减轻了很多。”

村民主动进行报备。记者王媛 摄

下一步,伶俐村将把移风易俗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工作中,着力推动红白事报备审核监督制度的落实。“平时村民操办红白事大部分都会主动来报备,村里工作人员就会上门去了解具体情况,比如操办多少桌、多少天,对于超过标准的情况我们再进行劝导。”伶俐镇伶俐村卫计专干蒋丽莉说:“但还有些村民主动报备的意识不强,我们将加强排查,及时组织人员上门核查情况、监督劝导。”

同时,伶俐村将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员等在移风易俗中的带头作用,对带头按标准简办红白事、引领节俭风尚的人员,在积分制加分、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形成正面引导。

乡村采茶文艺队,弘扬文明新风尚

在伶俐村历来有开年节的传统,这是各村坡居民亲戚间加深情谊的重要节日。“以前村里开年有宴请亲朋好友的传统,过去开年节每户少的摆三五桌,多则十几二十桌,请的客人越多、菜品越丰富,就觉得越有面子,造成一定的财力物力浪费。”黄子升说道,“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后,村民文明节俭过节的观念增强了,通水坡群众甚至自愿停办了开年节大规模宴请活动,这样一来负担减轻了,取而代之的是村里开年举办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和文艺表演等文体活动,既增进了邻里感情,又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开年节停办后,村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有了丰富的文体活动,加上近年来倡导文明简约办节,村里逢年过节大摆宴席、大吃大喝的风气减少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伶俐镇伶俐村通水坡采茶文艺队的队员们聚在一起唱采茶歌。(青秀区文明办供图)

采茶文艺队就是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一个缩影。这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采茶文艺队,利用业余时间自编自导自演采茶戏,将乡村生活的点滴融入节目中,用歌声和舞姿传播正能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采茶文艺队的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反映农村生活的场景,也有赞美劳动人民的赞歌,还有歌颂英雄人物的壮歌。在传承的同时,他们也注重与时俱进,不断从新时代新生活中汲取灵感,创新采茶歌曲内容,自编自导自演新节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勤俭节约、敬老爱幼、厚养薄葬等文明之风的传播,他们也将这些内容融入采茶艺术创作当中。每逢佳节,他们就会上台表演,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文明理念、弘扬文明新风。

为了支持采茶文艺队的传承发展,伶俐村为文艺队提供了排练场地和设备支持,在农闲时间组织排练,积极推荐采茶文艺队参加各类文艺比赛和演出活动。下一步,村里将增加文体活动经费的拨款支持,同时,构建起“老带新”的传帮带模式,让老队员带领新队员学习采茶戏,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如今,伶俐村采茶文艺队已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者: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