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手持鲜花送捐献者最后一程。记者 宋延康 摄
医护人员向捐献者默哀致敬。
昨日,在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多名医护人员手持菊花,伫立在楼道两侧,送一名中年男性捐献者最后一程。该名捐献者捐献出1个肝脏、2个肾脏,挽救了3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同时成为广西第3000例人体器官捐献者。据了解,广西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共有800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3000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家属捐献小伙器官延续他人生命
今年春节前不久,玉林容县罗江镇黎木村24岁的小辉发生交通事故,被诊断为脑死亡。悲痛之下,小辉的家人为其作出捐献器官的决定。
1月18日6时30分,小辉的哥哥李胜海来到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办理小辉遗体交接手续。当天凌晨,小辉进行了器官获取手术,随即送往南宁的医院,移植到了器官衰竭患者身上。据悉,小辉捐献了肝脏、肾脏和眼角膜,其中肝脏、肾脏已经成功移植到3名器官衰竭患者身上,眼角膜在等待合适的病患。
在今后的春节团圆饭里,李胜海一家再也没有弟弟小辉的身影。“我相信他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换了个方式延续他的生命。”李胜海表示,他要将弟弟的那份孝顺一起放在自己身上,加倍努力工作,孝顺父母,让弟弟安息。
另一个生命因器官捐献重获新生
捐献者们的大爱,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涌现出了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女孩”何玥、“千里送心”好青年叶劲、全国首例器官移植后再捐献者蒙瑞江、全国检察系统首位捐献器官的爱心检察官宾毅、跨国捐献者妮卡等等器官捐献感人事迹。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另一个生命因他们的捐献而完整、延续、重生。
一名器官捐献者的母亲说:“孩子是学医的,她病的时候就提出,到时候没办法治疗了,走的那天就把眼角膜捐献出来。孩子怕我们不愿意这样做,所以在病重的时候就表达了捐献的意愿,我们作为父母为能有这样的孩子感到很自豪。”
器官移植受益者小林(化名)说:“我在移植手术前病情已经很重了,已走不了路了。移植手术后,大概调养了一年就可以上班了。最大的感悟是活着真好。感恩捐献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广西连续两年捐献例数排全国第二
近年来,随着广大民众对器官捐献的认识逐步加深,以及对器官捐献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支持,器官捐献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区医院移植科主任赖彦华介绍,最近5年,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的器官移植例数接近300例,让700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让600名患者重见光明。
记者从广西红十字会了解到,2010年,全国有11个省被列入首批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地区。2011年,广西成为全国第二批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地区。2011年7月,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广西红十字会正式联合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2011年广西产生了14例器官捐献者,2017年实现第1000例,2021年实现第2000例,2023年突破3000例捐献。其中,2021年捐献器官462例,2022年捐献器官535例,捐献例数均排在全国第二位。
广西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在逐年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2月3日,广西累计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志愿登记人数160661人,累计实现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3540例。其中,器官捐献3000例(捐献例数排在全国前列),捐献大器官近9000个,遗体捐献399例,捐献眼角膜3900多片,使上万名患者重获新生或重见光明。
此外,广西生命接力基金累计筹款3702.07万元,发放广西人体器官捐献困难家庭人道救助金和慰问金3392.18万元,帮助了2500多户家庭度过临时困难。(记者 韦薇 通讯员黄吉宁)
来源:南宁云—南宁晚报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卢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