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民警为市民答疑解惑。记者 朱新韬 摄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 朱新韬 通讯员 农媛 屈曼倩 鲁昱)今年的5月15日是第14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当天,一场以“与民同心 为您守护”为主题的“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在南宁市江南万达广场举行。
活动中,公安机关通过设置宣传展板、设立举报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微电影、现场答疑解惑、以案说法等方式,向群众传授防范非法集资、传销、合同诈骗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犯罪知识,提醒市民理性投资,拒绝高利诱惑。并向群众揭露常见经济犯罪手法,提示风险危害。其中,现场播放的微电影《逐梦·票房·圈》,讲述的是以投资电影为幌子能获得高收益的合同诈骗,骗子虚构投资成本、夸大票房预期,以高收益吸引大家投资,实际上根本无法兑现。在电影中,经侦民警对“合同诈骗”的本质进行了剖析。
近年来,南宁市公安局聚焦防控化解经济领域公共安全风险,深入推进打击金融领域犯罪、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等领域专项整治,为维护首府经济秩序、保障民生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不懈努力。2022年,全市公安经侦部门破经济犯罪案件885起,取得了经侦工作绩效在全区公安系统排名第一、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工作绩效全区排名第一、岁末年初打击突出犯罪工作绩效全区排名第一、集群战役发起数全区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防范经济犯罪要认清犯罪的套路。”南宁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政治处主任王岩岩说。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在集资初期,不法分子会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者的资金血本无归。警方提醒,任何承诺“高息”“高额回报”的项目都不可信,面对高额利息诱惑,应当保持理性,冷静分析,不要掉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犯罪的陷阱。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