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用好非遗人才 发展特色产业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 郭少东 通讯员 班昊 钟超鹏 许青香)“从砍竹子到成品,一把油纸伞前后要经过120多道工序,从头到尾要3天才能完成。”近日,在宾阳县宾州镇陆村,陆云岗边熟练地制作油纸伞边说。油纸伞制作技艺在宾阳县传承已超过300年,陆云岗家几代都是制伞手艺人,他自己就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

2014年,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宾阳油纸伞的传承发展,陆云岗有自己的新规划,希望能够复兴宾阳油纸伞“老字号”——同兴伞舍,恢复作坊运作并扩大生产规模,努力闯出属于宾阳油纸伞的独特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传承,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关键在人。近年来,宾阳县持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用好非遗人才,赋能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自治区级非遗宾阳壮锦 (2)

聚焦人才培育。宾阳县建立了非遗名录和传承人档案信息库,指导、推荐各类非遗人才成功申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5名。以专项资金组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队,开展非遗项目研究、非遗文献资料征集及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等。

突出产业带动。宾阳县组织全县71名非遗传承人多次参加非遗产品营销和创新创业专题培训,鼓励推动非遗传承人创办非遗电商服务站(点)13个,指导非遗传承人建立非遗工坊6个、产业基地2个,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将非遗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注重品牌打造。宾阳县积极为非遗人才搭建展示平台,引导非遗人才将非遗元素植入全县14个星级旅游景区,推出非遗旅游线路2条。今年以来,宾阳县精心组织宾阳炮龙、宾阳壮锦、宾阳丝弦戏、邹圩红陶制作等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参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等展演展销20多场次,举办“百龙舞宾州”“灯酒节”等非遗活动10多场次,进一步擦亮非遗“宾字号”名片。

(作者:郭少东 班昊 钟超鹏 许青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