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共治破除网络谣言

方礼裕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崛起,根本性、革命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环境,使信息的生产、传播、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同时,人们也不断感受着这一新鲜事物的另一面,各种造谣、吃瓜、网暴等社会问题经常见诸报端,网络谣言极大地消耗着社会成本。

怎样才能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网络造谣者无所遁形呢?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完善谣言治理规定。进一步健全关于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要提前思考、规制相关规范、法规,虽然很难做到超前立法,但也不能过度滞后立法,必须穿透式地理解互联网时代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的变形,做到全程的风险监控与评估,该出手时就出手,力争使社会损失和风险负担最小化。比如,不仅仅是网络谣言的受害者,受害者的近亲属、监护人都可以提出诉讼,索求赔偿。让责任和利益捆绑起来,形成能有效调节网络世界行为的治理杠杆,广泛地调动受害者和群众与网络谣言作斗争的积极性。

落实平台主体责任。网络既需要法治,更需要的是自治,但是自治也需要规范,自治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网站平台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完善信息发布审核,用户实名管理等制度,积极进行谣言反制技术的研发与运用,从源头堵塞网络谣言传播风险。被诽谤、污蔑类网络谣言攻击的受害者或受害者的近亲属、监护人向网络平台提出删除相关信息的请求时,平台应当予以及时删除处理,最大化减小对受害者的影响,否则平台应当对损害的扩大部分承担责任。

主流媒体快速跟进。宣传引导在于把握时机,踏准节奏,追求第一落点,发出第一声音。坚持“对内抓内容+对外强平台”发展思路,主动发声、敢于亮剑,提升舆论响应的速度和质量,增强对上级部署的跟进能力,把握态势、澄清谬误,提振精神。有力发挥主流媒体引领功能,用好评论利器,强化舆论引领,在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告诉居民群众“是什么”“要怎么做”,讲清楚“为什么”,让大家学会理性地思考。

线下倡导文明新风。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行好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整合阵地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抵制网络谣言,倡导文明新风,勇于对网络谣言说“不”,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敢于发声、真实发声。

(作者:方礼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