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佑生命 医者仁心爱无疆——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护士代表分享从业心得感悟
一片温情,一份关爱,用无私的爱心,抚慰患者的心灵;一滴汗水,一腔热忱,以精心的护理,守护病人的健康。无论在手术室、病房,还是门诊,总能看到护士的身影,他们日日夜夜,步履不停。
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即将到来,南宁日报邀请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的护士团队和个人代表讲述他们的从业经历和感悟。让我们向守护人民健康的白衣战士致敬!感谢你们,以爱之名守护生命,用“凡人微光”照亮生命之路。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护理团队
肝胆相照 护理同行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护士核对医嘱。 (阮婕 摄)
近年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护理团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抓基础、强专业”为目标,打造了一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护理团队。
团队开展胆道患者一站式护理模式和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于大爷是一名胆道患者,住院期间,科室主管护士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术前通过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完成专业指导,术后还为其提供健康指导。
团队注重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将疑难病例护理MDT会诊制度落到实处,制定科学、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提升专科护理能力及护理水平;在护理质量控制方面,制定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数据,并进行分析,用合理的指标做指引,提升护理质量;依据专科特点将胆囊炎、肝动脉灌注化疗打造为科室“一病一品”品牌。
学科以科研推动护理学科发展,团队共获得科研立项4项,获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获广西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南宁市优秀质量改善项目2项;护理团队连续5年获评院内优质护理先进服务单元,科室连续2年获评医院先进集体,获等级医院评审优秀科室等荣誉。(罗媛)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汪莉
不断创新 提高效率
汪莉(中)带领的科研型护理团队厚积薄发、锐意进取。 (陈永尚 摄)
她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能力,为全市的护理质量提升树立了榜样,她就是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南宁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汪莉。
“创新”是汪莉管理理念中的关键词。她在全市率先引入先进的护理信息系统,实现护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如利用移动护理终端,护士可在病床旁实时录入患者信息,减少手工记录的错误。
作为护理部主任,她修订和梳理了一系列护理管理制度,确保每项护理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率,保障了患者安全。
而作为南宁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汪莉致力于构建高效、协调的市级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全市护理服务质量均衡发展。在她的指导下,通过组织举办护理质控培训班、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比赛等助力全市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
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医院护理团队在各类各级护理质量比赛中获奖22项。她获评“2023年自治区政府质量奖重点培育个人”,护理质量改善案例荣获国家护理质控中心“护理质量改进提灯奖”铜奖。(庞舒娴 覃楚琳)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分泌科主管护师 段小鹂
医心守护 让爱延续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分泌科主管护师段小鹂。 (李泽宇 摄)
19个春秋的辛勤耕耘,从一名少不更事的护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科室护理骨干;以专业技术服务病患、以细致守护病患、以爱心温暖病患、以行动书写敬业——她就是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分泌科主管护师段小鹂。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居家护理需求不断增加。段小鹂带领科室的护理团队积极开展伤口护理及糖尿病患者护理延续服务,她运用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护理领域及伤口造口失禁护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优质、安全、便捷的护理服务。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微信开展服务,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醒患者回院复查相关指标,巩固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督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对于慢性伤口患者,她制定个性化的伤口护理计划,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换药培训,使他们掌握换药技术。她根据伤情定期进行电话回访,询问伤口情况,随时为患者提供服务。在段小鹂的努力下,2023年,24例上门护理的慢性伤口患者全部痊愈,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100%。(刘春梅)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
永不止步 筑牢防线
ICU 护士给患者进行CRRT治疗。 (骆秋妤 摄)
呼吸机、除颤仪、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ECMO(体外膜肺氧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的成员们身怀绝技、样样精通,在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战场上扮演着“特种兵”的角色,承担着各种传染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他们,是守护生命的天使,用专业的护理技术坚守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承担着艾滋病、结核病、破伤风等传染病危重患者全部的生活护理,每2小时要为患者翻身扣背一次,同时要严格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工作一天下来,他们都不知道洗了多少遍手,双手粗糙皴裂,每一道痕迹都折射出坚守的影子。
“非典”“甲流”“H1N5”“H1N1”“H7N9”,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抗击疫情最前线的科室,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没有后退也没有后悔,始终工作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2022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被评为广西青年文明号集体。护理团队将持续发挥青年力量,提升能力本领,筑牢健康防线,为生命站岗。(玉明柳)
●南宁心理援助热线团队
用“线”连接 用“心”守护
南宁心理援助热线团队全心全意为来电者提供服务。 (黄诗仪 摄)
南宁心理援助热线团队是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团队始终秉持“公益、专业、规范、便捷”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来电者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援助热线的接线员通常需要通过“陪伴共情—接纳情绪—寻找资源—获得力量—使生活正常化”对来电者提供帮助,在聆听倾诉中疏导来电者的情绪,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自2015年心理援助热线开通至今,已累计接听17182通来电。
2023年4月,南宁市获批成为国家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高质量发展项目是南宁市14个子项目之一,由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牵头实施。2024年2月29日,南宁心理援助热线团队依托南宁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高质量发展项目,从每天开通14小时调整为全天24小时暖心守候,为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全时段、全方位的心理服务,成为连接“家—校—医—社”共同守护儿童青少年的暖心桥梁。(潘志方)
●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骨外、神经外科护士 陆金益
暖心服务 大爱无疆
陆金益指导患者做康复训练。(陆秀佳 摄)
陆金益是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骨外、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士,工作近20年来,她一直在护理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大爱无疆的精神,赢得了同事和广大患者的尊敬与赞誉。
在“互联网+护理服务”方面,她率先学习并掌握了相关技能,时刻关注居家疗养与行动不便患者的需求,主动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只要患者需要,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家中,确保为患者持续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对于行动不便导致复诊困难的患者,她主动帮助他们取药、送药,并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多次受到患者的表扬和感谢。
她积极参与护理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和技术,通过关注上门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她还积极参与线上护理培训,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分享给更多的同行,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普及与发展。
她曾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护理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及医院“满意护士”“星级护士”等荣誉,收到患者的感谢信、表扬信数封。(黄俊芬)
●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护理团队
中医护理传国粹 朱琏技术放光芒
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护士仔细核对药物名称与用量。(陈炎阳 摄)
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护理团队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形成了以朱琏针灸为特色、中医护理优势明显的服务模式,为守护市民群众的安宁筑造了一道坚实的壁垒。
科室在临床实施优势病种心衰病、眩晕、胸痹心痛病、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覆盖率超过75%,总有效率达到85%以上。开展朱琏指针点按疗法、中药热熨敷技术、四黄水蜜贴敷等10余种中医护理技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辩证施护,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提高中医临床护理效果。
近年来,市七医院内科护理团队工作出色,先后获南宁市青年文明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特色护理示范病房等荣誉。内科成立中医朱琏技术与内科疾病护理技术干预科研团队,自2021年以来成功申报广西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课题3项;申报市厅级科技项目2项;参与中风病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形成以朱琏指针点按疗法为特色的治疗中风后偏瘫、中风后睡眠障碍中医护理方案并在临床实施及推广应用;制定的“朱琏指针点按疗法治疗操作规程”获批南宁市地方标准立项;个案《朱琏指针点按疗法联合火龙灸在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在广东省护士协会举办的2023年中医康复特色护理技术典型案例展示大赛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培养中医专科护士2人。(周思佳)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ECMO护理团队
点燃心灯 照亮前路
ECMO护理团队与医生团队密切配合抢救患者。 (唐承福 摄)
这是一支年轻的护理团队,她们在与疾病的战斗中,点燃了患者的心灯,照亮了生命之路。
自2022年以来,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成功开展20余例ECMO技术。在ECMO技术不断精进的过程中,护理团队在护士长覃艳华、副护士长韦美旋的带领下,与医生团队密切配合,一次次成功挽救重症患者生命。
作为目前顶尖的生命支持设备,ECMO上机和运作的过程面临众多技术难关,穿刺、置管的每一步操作都需要天衣无缝的配合。面对技术挑战,ECMO护理团队密切配合、迎难而上,熟练开展“尖刀上的刀尖”护理任务。今年初,55岁的孙大叔酒后突发心梗,出现呼吸心跳骤停。ECMO护理团队迅速启动,配合置管、预充等,患者心脏成功复跳。ECMO启动仅仅是挽救患者生命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护理团队轮番倒班,一一攻克呼吸关、感染关、抗凝关、营养关等,她们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和辛勤付出,经过4个日夜的坚守,再次创造了生命奇迹。
该护理团队精益求精,用快速、准确、规范、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ECMO患者的救治率,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贡献力量。(唐承福)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麻醉科副护士长 何梅洁
以爱为“灯” 挺膺担当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副护士长何梅洁在清点手术室器材。 (黄小装 摄)
燕帽在顶,誓言于心,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麻醉科副护士长何梅洁在无影灯下用坚守与信仰,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麻醉科作为医院急救核心科室,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越是基础性的越能体现扎实的护理水平。为将急救技能做到细致,乃至成为“肌肉记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何梅洁不忘坚持操练技能,正是这份坚持让她在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抢救瞬间都能游刃有余。2023年10月,何梅洁在上班途中突遇倒地老人,她用扎实专业的急救技能,在雨中跪地实施抢救,其事迹先后被各主流媒体报道转载,在互联网上引发大量关注和点赞,被确定为“见义勇为行为”,并成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她热衷于志愿服务,多次带领医院“久爱”志愿者深入养老院、社区等开展关怀慰问、急救知识科普等活动。
以爱为“灯”,挺膺担当。何梅洁用爱守护着无影灯下患者生命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之基。(高旗)
●南宁市中医医院妇科(北湖院区)护理团队
传承中医精髓 呵护女性健康
南宁市中医医院妇科(北湖院区)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医院供图)
南宁市中医医院妇科(北湖院区)护理团队,是一支业务技术精湛、团队凝聚力强、中医护理特色鲜明的护理先锋队,秉承“以患者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服务宗旨,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
南宁市中医医院妇科(北湖院区)是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单位。科室以中医药传承创新为主线,着力推进“一病一品”建设;开展脐灸、中药直肠滴入等中医护理技术12项,服务2万余人次;以培训班、义诊、科普讲座等方式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传播妇女中医保健康复知识,提高公众科学防治疾病能力,受众5500余人次。
团队坚持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积极推行5S管理,打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在病区设置“患者心愿墙”温馨角,开展叙事护理、规范沟通礼仪等工作,提升护士人文素养。延长门诊服务时间,方便职业女性患者在下班后来院治疗。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30例次,将专业的中医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
近年来,团队获中医护理科研课题立项4项、专利1项,参与中医护理课题7项,发表中医护理论文20余篇,获得“自治区中医特色护理示范病房”“南宁市延续护理优秀护士”等荣誉。(岑丽霞)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理团队
多元化护理 全方位关爱
白衣天使眼里尽是温柔,心里全是可爱的小天使。(陆桂平 摄)
她们是孕产妇的贴心人,她们是新生儿的守护者……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理团队秉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以温情护理呵护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全程呵护,温情服务。产科护理团队创新开展“清单制护理”特色服务。列出护理清单服务细则,对孕产妇、新生儿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以“小动作、大温暖”的温情服务温暖孕产妇,形成口碑;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多措并举守护母婴安全;建立孕产妇微信服务群,制定24小时微信值班制度,在线解惑;自编自导自演拍摄科普视频,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树立“科普达人”典型,让更多群众了解孕期健康知识,助产士“柔柔”的抖音号粉丝量达32.4万,点赞量606.6万;开展产科“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南宁云医院”平台,在线下单即可享受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理团队提供的上门母乳喂养专业指导、婴儿沐浴抚触等护理服务。
在危重孕产妇救治护理方面,产科护理团队通过参与急救技能演练和技能大赛不断提高救治护理技术,科室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100%。荣获南宁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母婴安全急救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宋庆华)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手麻科护士长 陈薇
不以山海为远 传播仁心仁术
陈薇在准备手术用品。 (医院供图)
消毒、清点物品、准备仪器、配合医生开展手术……作为无影灯下的守护者,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南宁市眼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手麻科护士长陈薇常常要重复着最严谨、最繁琐的工作。
2023年4月,陈薇参加援柬埔寨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广西第二批医疗队,与同事们赴柬埔寨波罗勉省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白内障筛查与治疗。在当地开展医疗手术,除了面临水土不服的困难,最大的难题还是语言不通,诊疗过程中需要翻译人员进行现场翻译,导致部分患者配合度不高。为高效配合医生完成手术,陈薇与同伴制作了一个沟通“神器”,只需按下不同颜色的按钮,即可发出当地语言“别动”“睁眼”“看灯光”等声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陈薇还积极通过翻译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手术全过程,将术前术后各项信息充分传达到位,并对当地护理骨干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将中国先进的护理技术传授给受援国家的同行,传递“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在26年的护理生涯中,陈薇用细心、爱心、诚心书写着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同行的认可、病友的信赖。(王语然)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主管护师 林志萍
不畏风险 迎接挑战
林志萍在为市民接种疫苗。 (丘琳 摄)
多年来,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主管护师林志萍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南宁市疾控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充分体现了一名公共卫生工作者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与职业情操。
疾控护士的日常工作是为食品从业人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开展健康体检、培训、咨询,为有毒有害作业及特殊工种从业人员进行职业体检,以及为群众接种疫苗。作为科室的业务骨干,林志萍熟练掌握日常各类疫苗接种工作,参与处置各种异常反应,熟悉狂犬病暴露处置流程;积极参与新生体检、职业体检,指导培训基层业务人员接种卡介苗等工作;在2022年出色完成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各项工作任务,获颁荣誉证书;在培训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接种卡介苗的带教过程中,她端正、严谨、细致的医德医风深深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凭着对护士职业的挚爱和追求,林志萍获得领导、同事和群众的广泛认可,获评南宁市疾控中心2012年度、2018年度“先进工作者”。(丘琳)
●南宁中心血站机采科护理团队
“机”动更精“采” 为生命续航
南宁中心血站机采科护士在安装血细胞分离机。(南宁中心血站供图)
在南宁,有一支专注于单采血小板宣传、招募、采集的队伍,她们是我市各大医疗机构为生命续航的“血液后盾”,在献血者与用血者之间架起爱的桥梁,为更多生命带去新的希望,她们就是南宁中心血站机采科护理团队。
为了让更多市民关注了解成分献血,机采护士们打破传统观念,成立成分献血宣讲团,主动进入高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成分献血科普宣讲,连续多年实现采集人数和采集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团队先后两次对所管辖的采血点进行环境、设备升级改造;开发完善单采血小板线上预约系统;引进献血流程无纸化系统等,实现献血流程信息化、无纸化。升级后的捐血点分别荣获“全国最美献血点”及“全国最智献血点”等称号,朝阳捐血屋也被评为全国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
捐献单采血小板与捐献全血不同,献血者的血液需要通过机器的离心采集血小板,将其他成分回输献血者。机采科护理团队用热情的服务、温柔的话语、精湛的技术打消献血者的顾虑,感召更多市民转变观念参与捐献单采血小板。团队还组建献血者微信群,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为献血者答疑解惑。(韦娇玲)
●南宁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
躬耕教坛 筑梦前行
南宁市卫生学校护理技能大赛指导教师指导参赛选手开展心肺复苏术。(学校供图)
南宁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是一个朝气蓬勃、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护理专业教师团队,共有教师35人,其中硕士5人、在职研究生11人、本科19人。
教研室发挥南宁市护理专业名师工作室作用,培养正高级讲师1人、高级讲师7人、讲师23人;获批自治区级高级“双师”型教师2人。教师参加专业技能赛项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
团队教师组成专业研修共同体,完成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7项,申报自治区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南宁市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获得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南宁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学校成功承办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和《养老照护》赛项,参赛学生获国家级团体三等奖1项,自治区级团体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高职组三等奖5项;连续2年获得广西医科大学高职护理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学校开办护理专业“一老一小”特色技能课程,护理教师共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本,出版校本教材2本,编写能力本位教材5套(15本)、康养照护特色活页学材3本。(韦秀宜)
●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大沙田门诊部护理管理负责人 陆海英
怀抱梦想 坚守热爱
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护士陆海英鼓励患儿接受治疗。(陈洁 摄)
从小,她就有一个梦想,希望穿着洁白的护士服带给每位病人战胜病魔的勇气,所以在选择职业时毅然选择了护理专业,她就是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护士陆海英。
从事护理工作12年,在儿科一干就是11年,直到今年才转科到大沙田门诊部担任护理管理负责人。与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护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综合性很强,涵盖了内科、外科、五官科等各种疾病护理。有的孩子年龄小,不会说话,只能用哭闹来表达身体的病痛,因此儿科有时也被称为“哑科”。工作中,陆海英需要用更多的耐心、温柔的语言、细致的观察为小患者做好护理。当孩子们哭闹时,她会上前抱起孩子,握着小手进行安抚;当孩子害怕打针时,她会展示自己的魔术表演,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每逢节假日,她组织团队成员为小患者送上精美的礼物,让他们在病痛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11年来,坚守在儿科的无数个日夜,陆海英深刻领悟到护理工作的不易与艰辛,却从未退缩,今年她获评南宁市“百名优秀护士”。(陈洁)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护理团队
分秒必争 站好前哨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调度员二十四小时坚守岗位。(莫菁滢 摄)
“您好!120。请问需要什么帮助?”当电话铃声响起,“生命通道”便随之开启,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的120调度员便迅速作出回应,发送调度指令,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科学规范的指导,以便出诊的医务人员能更好、更快地施救。
院前急救医疗是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工作状态和清醒的头脑,争分夺秒地为患者提供最专业的帮助。”这是他们的承诺,也是他们的行动。
他们是南宁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的中坚力量,无需穿白大褂,不为患者诊疗,但他们手里握着的电话却是急救接力的“第一棒”。他们闻铃而动,拎起急救箱,跳上救护车,跑遍城市的大街小巷,救治摔伤患者、转运濒危病人,他们昼夜兼程奔赴在生命救助的第一线,与时间赛跑,为患者争抢延续生命的机会。
他们说,急救工作不仅仅是进行人工呼吸、包扎伤口或运送伤者,还是握住一个人的手、安慰一颗受惊的心、奉献一片爱心。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护理团队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分秒必争”的服务理念,恪尽职守,担当奉献,全力守护邕城百姓的生命健康。(莫菁滢)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