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周海媚病历泄露”敲响警钟 病患隐私信息保护机制升级刻不容缓

12月12日晚,著名女演员周海媚工作室发声明,宣布周海媚因病去世,年仅57岁。随后,疑似周海媚生前送医院抢救的电子病历截图在网上被流传,上面不仅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既往病史等个人资料,还有发病经过、医学检查的体格症状等完全不适宜公开的隐私,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目前,北京顺义公安分局已将涉事医护人员符某依法行政拘留。

“周海媚病历泄露”暴露了什么?

一是部分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国家卫健委制定并发布的《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指出,防止数据泄露、毁损、丢失,严禁任何人擅自向他人或其他机构提供患者诊疗信息。无论是知名人士,还是普通人,任何个人的病历资料都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符某利用职务之便,随意将患者的隐私暴露于公众的视野之下,不仅不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更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

二是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刑法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是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如今个人信息的保护愈发受到重视的背景下,随意暴露个人隐私的行为,无疑是对法律的无知和漠视。

三是公众对名人隐私的过度关注。作为曾塑造过众多经典荧屏形象的知名演员,周海媚突然离世,让很多人扼腕痛惜。部分网友在悲痛的同时,不免对她离世的原因心怀好奇、多有揣测,这是人之常情。但对明星个人情况的关注不能没有边界,尤其是涉及隐私的信息。尽管明星因为其公众形象和知名度而必须承担某种程度的曝光和热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隐私就可以被轻易侵犯。

“周海媚病历泄露”警示了什么?

“周海媚病历泄露”事件也在给我们带来警示,如何进一步完善病患隐私信息保护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医疗机构必须提高内部管理能力,规范病患信息的储存、调取流程,同时持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近年来,除了有人泄露明星病历信息博取眼球,也有人“盯上”了普通患者的隐私。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泄露,警方都有责任及时介入、依法处理。在法律的准绳之下,任何侵犯他人隐私与信息安全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惩处。

公众在面对个人隐私泄露的相关信息时,也要注意不要转发,扩大信息的传播面,及时举报,共同守护个人信息安全,让泄露病历等不法行为变得“没那么容易”。身为普通人,如果我们的隐私信息被泄露,也有权利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宁实平)


(作者:宁实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